山东区域两化融合分化明显 融合指数青岛最高

30.12.2014  18:02

   中国山东网12月30日讯 (记者 张晓黎)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赵树岭介绍2014年度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有关情况。据介绍,2013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1.2,其中青岛最高(71.22),其次是济南(65.42)、烟台(61.17),菏泽最低(34.66)。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各市工业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相吻合,呈现“东高西低”梯度排列。

  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提升 行业两化融表现均衡

  2013年山东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得分(100分制)为54.52,较2012年增长7.37。与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相比较,高出全国企业平均得分(45.88)8.64。6类一级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协同与创新水平增幅最大,赵树岭表示,这反映出我省企业信息化协同应用能力稳步提升,两化融合正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演进。

  据介绍,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划分为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四个等级。从山东省工业企业所处阶段占比来看,2013年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占8.13%,较2012年减少15.36%;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占54.63%,增加10.5%;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占30.11%,增加2.25%;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7.14%,增加2.61%。

  2014年度评估企业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电子等9个行业,各行业平均得分依次为电力62.7、电子59.55、医药55.58、化工55.25、建材54.37、轻工54.06、机械53.63、纺织52.93、冶金49.67。与上年度评估结果相比,得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冶金行业增幅最大(增长11.71)。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传统行业中,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优势各有特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均衡。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化明显呈“东高西低”梯度排列

  2013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1.2,其中青岛最高(71.22),其次是济南(65.42)、烟台(61.17),菏泽最低(34.66)。3类一级指标中,基础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1.83,济南最高(77.29),菏泽最低(27.22);工业应用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47.24,东营最高(58.62),菏泽最低(32.20);应用效益发展水平指数平均为57.39,青岛最高(102.83),莱芜最低(37.12)。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各市工业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相吻合,呈现“东高西低”梯度排列,总体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大部分位于鲁东地区的核心城市,分别是青岛、济南、烟台、东营、淄博,总指数突破55,两化融合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以鲁中地区为主,分别是威海、滨州、潍坊、济宁、泰安、德州和聊城,指数相对接近,平均在50左右;第三梯队多分布在鲁西南地区,分别是枣庄、临沂、莱芜、日照和菏泽,总指数较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落后地位。

  区域评估的3类一级指标中,从各市差别来看,应用效益发展水平指数差别最大,并呈现出“信息产业规模越大,应用效益越好”的特点。其中,差别最明显的是软件业务收入指标,济南最高379.8,枣庄、菏泽最低,分别是0.62、0.14。从区域分布来看,以济南、青岛为首的核心城市领先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好,鲁西南、鲁西北地区相当薄弱,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枣庄得分均不超过9分,形成了东强西弱的态势。

  明年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两化融合热点

  赵树岭表示,2015年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深化,推动两化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刚刚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工业4.0、机器代人、3D打印规模应用将迈出实质步伐。”

  此外,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两化融合的热点。与智能制造的“硬”制造相比,工业互联网应用更加关注大数据、软件等“软”模式引领生产方式变革。随着“宽带企业”深入推进和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制造业企业将进一步瞄准工业互联网,深度挖掘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应用潜力。同时企业间协同应用将通过电子商务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将涌现出一批工业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领域融合愈发紧密,移动办公、移动营销、云服务等工业领域创新应用仍将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