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为啥推广难?青岛农民想买的险种还没推出

11.01.2016  09:57
>

  刚刚过去的2015年,多地遭遇前所未有的旱情,受其影响,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个别农户甚至绝产。多亏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受损农户减少了损失。但是,记者在青岛采访时发现,这项农业保险在实施中面临推广难题。 

  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新闻》报道,多年来传统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靠天吃饭的局面,如果遭遇自然灾害,减产和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这给农民收入带来了巨大隐患,而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在农民受到自然灾害时提供赔偿,为靠天吃饭的农民撑起来一张保护伞。 

  平度蓼兰镇种粮大户焦和峰去年种植了400多亩玉米,多年不遇的旱情让他的100多亩玉米出现了减产。由于事先投了农业保险,焦和峰损失减少了很多。“保险公司及时的过来给考察,之后做了理赔,亏得保这个保险,如果没有这个保险,损失就大了。这不政府补贴一个保险,个人只拿百分之十,只拿一块五。” 

  青岛市是2007年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自开办以来,保险品种由最初的小麦、能繁母猪2个险种逐步扩大到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日光温室大棚蔬菜、葡萄种植、奶牛、肉免、等11个险种,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纳入到了政策保障范围。去年,这项惠农政策再度完善,小麦、玉米等保险责任基本覆盖所有自然灾害,保额由每亩300元增加到500元,个人保费分担比例由20%下调至10%,保险责任再度扩大,保额有所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青岛市农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刘汉泽说,“原来的保险责任是风灾、涝灾、火灾、冻灾,扩大到暴雨、洪水、内涝、风灾、暴灾、旱灾、冻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还包括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还包括虫灾、病灾、草灾、鼠灾,基本上做到了保险责任全覆盖。” 

  但记者采访发现,农险工作开展以来,却依然存在着险种覆盖范围低、农民认识程度不够、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仁兆镇农户刘俊华告诉记者,今年他没给小麦投保险。“俺这个村这样的情况很少,多少年没遇上了,没什么风险。” 

  青岛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牟京秋说,农民保险意识淡薄,认识程度不够给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增加了难度。“比如一些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这一块他们意识比较强。主要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知道农业保险的好处。” 

  而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李晓在工作中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农民想买的险种,保险公司还没有推出,“比如说他们有询问,我们种的苹果,我们种的大樱桃什么的,有一部分咨询,我们就是慢慢来,有可能明年开发新的险种。” 

  人保青岛分公司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马培凯认为农险发展潜力巨大,但险种少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青岛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崂山的茶叶保险、苹果保险、蓝莓保险、樱桃、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包括价格指数保险,都没有开办。一共我们才搞了11个险种,肉牛、肉鸡、蛋鸡都没搞,地方特色好多都没体现出来。”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对加快三农保险意见特别提出,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开展蔬菜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果蔬食用菌及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发展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期待这些内容尽快实现,让农业保险更好的为三农服务。(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