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山东就业创业工作巡礼》

16.09.2017  03:39

9月15日,《大众日报》在第9版报道双创促升级 壮大新动能 ——山东就业创业工作巡礼的新闻。

 

原文如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近年来,山东各级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省就业形势持续保持基本稳定,呈现出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一致、就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就业质量与各类群体诉求相契合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以来,全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百万”以上的高位,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4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3%,保持在4%的调控范围内。就业稳创业兴成为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总体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省多次在全国就业和农民工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2016年,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受到国务院表扬奖励,是全国首批受到表扬奖励的5个省市之一。

具有山东特色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2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3〕2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5〕21号)、《山东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鲁政办发〔2015〕37号),同时还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出台《山东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在全省创建创业大学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具有山东特色、普惠共享、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政策含金量和扶持力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各级各部门以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为重点,全面兑现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创业贷款、就业援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等一揽子促进就业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创业成为带动就业新引擎

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向乡镇(街道)、社区拓展延伸,形成了以5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引领,12个省级创业型城市为主体,辐射带动全省39个创业型乡镇(街道)、337个创业型社区的梯次格局。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达到421家,创业园区达到164家,其中省级示范创业平台达到128家。在国内首创创业大学创业培训模式,整合优势培训资源,统筹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和服务,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全省17市全部建成创业大学,其中省级示范创业大学5家,培训各类创业者10万多人次。

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省政府每年安排10亿元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到10万元和300万元,对首次成功创业人员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吸纳就业人员的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建立5亿元省级创业担保贷款基金,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5亿元。

启动“创业齐鲁训练营”活动,帮助成长型小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着力打造创业领军人才,2017年选定460家涵盖各类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连续举办山东省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趋浓厚。2016年,全省实现创业47.64万人,带动就业129.53万人,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稳定

持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十八大以来,我省连续4年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0%。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9.92%,同比提高1.96%。

一是大力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出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建全完善实名制就业管理、自主创业指导、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和基层就业引导“四大体系”,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三项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印发《关于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畅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2017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达7124名,在校生自主创业8517名。开展“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共评选31名“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和62名“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7〕37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可喜局面。大力实施基层服务项目,全省累计选调大学生村官6806名,累计招募2.2万名大学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2017年,大学生到企业就业的比例达91%,其中新模式、新业态吸纳的高校毕业生约占总人数的30%。

四是健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主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全省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就业见习基地9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75家。

就业困难和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新突破

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完善全员登记认定、全员免费服务、全员岗位提供、全员特困安置的“四全”就业援助机制,承诺“不挑不拣48小时实现就业”,通过“实名化”认定、“精细化”帮扶、“定制化”培训和“兜底式”安置,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2016年,就业困难群体就业8.9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49.3%。

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在全国首创“就业扶贫车间”模式,组织农村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品生产活动,全省建成“就业扶贫车间”5771个,吸纳以妇女为主体的9.7万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天收入50元至70元不等;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99家企业入选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探索“公益互助扶贫岗位”“创业扶贫工坊”两种扶贫新模式,帮助2.4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我省就业扶贫做法,入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典型案例。

针对贫困劳动力不同培训需求,推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和家庭稳定脱贫能力。面向外出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将其列入各级“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重点人群,全省累计组织贫困人口免费技能培训6.94万人;面向就地就近就业的贫困人口,推行“快餐式”培训模式,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村屋院落”,确保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每年至少轮训一次。

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不断强化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功能作用,失业保险保生活,兜底线作用更加突出,稳岗位、防失业功能更具特色,减负担、助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截至到2017年上半年,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37.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4.7万人,增幅1.2%。

十二五”以来,连续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失业保险金平均水平达到900元,较好地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在全国率先出台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将失业保险费率由1.5%降至1%,每年减轻用人单位负担50亿元,减轻个人负担10亿元。

在全国率先出台钢铁、煤炭行业70%的稳岗补贴政策,源头预防失业风险,稳定企业就业岗位。累计发放稳岗补贴14.3亿元,惠及企业1.8万余户,涉及职工475万人。率先出台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在全国首推“外网申请,内网审核,自动比对”网上经办新模式,实现了全省网上业务经办。

出台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测预警、失业应急调控3个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失业监测预警调控“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我省将失业风险划分为红橙黄3种预警级别,并且针对不同级别的失业风险,省有关部门分别采取项目支持、促进就业、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措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大力实施“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2014—2018)”,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有365.6万人参加职业培训,293.1万人取得证书,254.77万人实现就业。全省职业培训补贴12.89亿元。

一是扩大培训范围。对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全体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对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大学生)、城乡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两后生”)、企业在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加强培训管理。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培训机构因地制宜按需确定培训职业(工种),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全面推广“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确保劳动者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严格绩效考核。把培训规划实施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严格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人数、培训质量、培训后就业率进行认真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保障异地就业人员在求职就业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

加强“山东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建设,全省所有街道(乡镇)、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体化建设,创建“四型就业社区”和“一站式”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全省集中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建成了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经办统一的省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信息管理、就失业登记管理等15个业务模块,大大提高了就业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实现全省招聘信息“一点登录、全省查询”,并与全国公共招聘网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发布。率先在全国启动“证卡合一”试点,在就业失业管理服务领域推动社保卡应用方面迈出关键性一步。

围绕就业支援协作,统筹安排,精准对接,与河北、黑龙江两省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劳务合作协议,开展了“百企万岗进重庆”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以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为载体,有效整合全省公共就业服务资源,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公益招聘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