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①开启走在前列的新征程

13.02.2018  19:42

    编者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殷殷嘱托,2014年11月又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近五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山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事关全局的积极进展,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可喜变化。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见效。为此,本报推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对走进新时代的齐鲁儿女来说,这张“新时代考卷”的核心考点是“走在前列”。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上下作出“走在前列”的殷切嘱托。五年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对标新发展理念求解“走在前列”的深刻内涵,高站位谋划“走在前列”的时间表、路线图,创造性搭建“走在前列”的四梁八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道道难题或迎刃而解,或破冰推进,“走在前列”的扎实实践,点点滴滴写在15.7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获得感、幸福感如涓涓细流浸润在亿万齐鲁儿女的心田上。

    再有两天,我们传统的新春佳节将至,站在辞旧迎新的门槛上,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是山东须臾不可偏离的航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航向的定盘星。

    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天是播种耕耘的季节。谋划2018年的工作,布局未来五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赶考远未结束。齐鲁儿女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开启走在前列的新征程。

    高点站位谋篇布局

    制定走在前列的

    “时间表”“路线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在前列”的要求,对山东意味着什么?“走在前列”有哪些内涵?怎样实现总书记的这一嘱托?这是省委领导一直在深刻思考,并带领全省人民以实干回答的问题。

    在省委谋划山东发展的大局中,走在前列是统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对此要长期坚持,贯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在省委谋划山东发展的大局中,走在前列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庄重提出,今后五年,山东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前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在省委谋划山东发展的大局中,走在前列是一个沿海大省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号召全省人民,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我们必须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在省委谋划山东发展的大局中,走在前列是对发展目标和发展现实的冷静反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告诫各级干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山东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大而不够强仍是我省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走在前列”进行深刻阐述,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将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提出在新时代持续走在前列,并根据国家在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三个“走在前列”的任务。

    这就是:到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中走在前列。

    2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刘家义轻车简从,来到位于黄河滩区的东明县和扶贫工作联系点单县,进村台,入农户,问收入,调研滩区脱贫迁建情况,走访联系点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省委书记最牵挂的是贫困群众。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前提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全面”,短板是贫困人口——截至2017年底,我省尚有贫困人口17.2万。

    17.2万,与山东过亿的人口总量相比,所占比例很是微小,但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不会忘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专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按照部署,2018年我省将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到2020年全面完成。60万黄河滩区群众也将在2020年全部实现迁建脱贫。

    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中走在前列,这些都要求我们着眼长远做好谋篇布局工作。谋局者谋势,省委领导全省人民已经卓有成效地在展开相关工作。

    交通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省政府对交通领域亟须“补课”的高铁给予高度关注。根据最新规划,我省在高铁建设方面将进行路网加密,到2020年高速铁路将达到2836公里,2030年达到5700公里,覆盖全省93%以上县区范围。与此相配套的是,我省高铁通道出口将由2个增加到15个,实现与国家高铁网络的高效衔接。

    由海、陆、空、河组成的综合交通规划实现后,我省将全面形成“1、2、3、12”交通圈:通过高铁,实现覆盖全省、通达我省周边主要城市的“1、2、3”小时陆上交通圈;通过民航,实现我省中心城市与世界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通过航运,实现我省沿海港口群与全球主要港口的全面通达。

    水是山东走在前列的最大资源制约。去年,我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所有水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按照这个规划,2020年全省生活、工业用水能得到基本保障;到2030年,将满足全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能够应对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到2050年,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山东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从一定意义上说,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省委成立最高规格的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家义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龚正省长和李群副省长担任。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当下我省正摸清海洋家底和实情,集中力量先期搞好战略规划。今年,省委将适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海洋经济发展。刘家义书记对此强调,经济发展要有大统筹、大空间的理念,发展海洋经济是陆海统筹,还要注重区域统筹、城乡统筹。

    高质量发展

    为强省建设注入新内涵

    搭起走在前列的“四梁八柱

    “走在前列”贯穿我省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与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相通相融。山东持续走在前列的过程,就是不断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过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内涵,正是走在前列的宏大架构——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人民群众富、社会文明和谐。

    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不可估量的加速效应。当前全省各级正通过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

    由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是山东“走在前列”框架的重要支柱。我们不会忘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希望山东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在此之前不久,总书记对山东经济提出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要求。在2014年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总书记希望山东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

    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山东发展的具体举措,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率先在北方地区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在优化全国南北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新旧动能转换的路线图日渐清晰: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以此为指导,山东用工程的办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库,先期储备“四新四化”重大项目数百个,全省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增长3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优”是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

    2017年,山东把中央环保督察作为解决山东环保突出问题、推动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契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覆盖全省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查处违法企业……一项项得力措施不断出台,一项项优良效果陆续显现。2017年山东PM2.5平均浓度,在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中最低,比2013年下降比例在六省(市)中最大;“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天数平均同比增加26.5天,重污染天数平均比2013年减少75.5%,各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均达到2013年以来最优值。今年,山东“气质”排名将由17市延伸到县区市,将压力进一步向下传导,这是山东又一创新举措。

    实现发展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优,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7月,济钢生产线上的炉火、钢花全部熄灭,这标志着这家具有近60年历史的老厂,在济南的生产线全部停产。济钢是全国首家整体退出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

    这也是山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去年,山东压减粗钢、生铁、煤炭产能工作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圆满完成清理整顿违法违规电解铝和“地条钢”工作,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稳定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5%。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以来,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27项重点任务和40条政策措施,对传统产业分别制定转型计划,共编制22个实施方案,“三去一降一补”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须臾不能偏离的指导思想,“人民群众富”是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9.7%,农民收入继续跑赢城镇居民。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在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经济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前提。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顺利推进,高质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惠及全省人民。今年我省民生支出依然力度不减,从2018年的预算草案来看,我省将安排531亿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办好民生实事,兜牢保障底线,比上年增加64.09亿元。

    在新时代持续走在前列,要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前列。社会文明和谐,是走在前列的重要架构。

    去年11月,第五届全国 文明城市 名单公布,我省获评城市占据榜单前列。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山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努力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我省提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育功能,力争经过15年左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道德文化首善之区。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在山东已实施十年,并被中宣部推广到全国。目前,全省有四德工程示范县65个、示范点100个。实招不断,成果自然显著。山东入选“中国好人榜”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创新

    为走在前列提供机制保障

    在新时代持续走在前列,要有强有力的保障系统。改革、开放、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也是山东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山东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就要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之初,山东不断解放思想,敢领风气之先,敢于创造,善于创新,依靠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活力和动力,走在全国前列。在新时代要持续走在前列,山东就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山东人民不会忘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之际——这个会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

    山东,是总书记三中全会后离京视察的第一个省份。

    山东人深深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山东的期望,坚定扛起改革重任。通过不懈努力,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建立,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国创造了一批改革经验。日前,十一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向全省再次发出号召:新时代的改革要在“敢闯敢试”上下功夫,在“蹄疾步稳”上下功夫,在“纵深推进”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

    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牵引作用。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并分别出台相关意见,对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27天,这是现在烟台投资项目审批速度。据烟台市编办主任王兆麟介绍,项目从立项到审批,省里要求是45天,烟台推出全新的容缺审批并联办理方案,最短仅需27天。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是山东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意见,部署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等五大行动,提出30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具体改革措施已基本完成。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月18日,山东公共数据开放网正式上线运行,数据开放量位居全国前列。按照“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的要求,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数据坚决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是改革的成功经验。代傲表计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企业,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中国市场颇具影响力。但近年来,代傲表计济南公司推出的软件,开始反过来影响德国本土公司。省商务厅厅长佘春明分析说,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不仅日益富强,而且日渐开放,影响力不断扩大。一组数据可有力佐证——2017年山东对外贸易同比增长15.2%,领先全国进出口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是我省开放的一项丰硕成果。过去一年,我省建成全国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青岛前湾 保税港区 、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实现一体化管理,潍坊综合保税区“一区两片”获批,美国谷歌、江森自控、苹果等外企首次来我省投资……

    在新时代怎样继续推进开放?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在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将在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在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塑造新优势上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城市、特色园区、高端产业基地、跨国公司、知名品牌,建成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沿海开放新高地,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走在前列强有力的保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

    近年来,烟台南山铝业加大技改投入,从原来简单的铝锭加工,变身成为国内第一家可生产航空铝材的企业,空客、波音公司先后与之签订订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提高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人民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2017年,我省抓创新成果显著:全省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2%,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全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近百个。

    体制机制创新同样释放强大的红利。以全省0.8%的土地,贡献了全省约6%的生产总值,单位面积产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8倍,这是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去年交出的答卷。“大部制”管理、“双轨制”人事制度、研发经费后补助……自2016年获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自创区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区内各 高新区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带活了区域发展,被科技部列为自创区五大改革亮点之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以来,山东努力交出合格答卷,尤其是去年以来省委带领全省人民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对山东在新时代持续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推动山东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