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量 深化改革是关键

21.11.2017  18: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其中,“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目标系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些“强国”的愿景什么样?当下,我们离这些“强国”有多远?建设这些“强国”又该如何发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这是“质量强国”目标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消费者需求出现变迁的情况下,质量强国是一幅怎样的蓝图?目前,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又该如何建成质量强国?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质量强国令人向往

从消费端看,质量的含义正从简单的能用、耐用向节能、健康、符合审美等内涵扩张。2539.7亿元!今年“双11”,全网总销售额再创新高。2539.7亿元的背后是一个个“买买买”的个体,在他们心中,质量强国是什么样的?

消费友好型商品多起来——“吹风机可不是简单地吹干头发,风要大、吹得快,更重要的是吹后头发不乱飞、不毛糙,而是顺滑、有光泽。”刚海淘了一款国外品牌吹风机的吴子月说,“你知道吗?当温度超过60摄氏度时,蛋白质就可能发生变性,头发会受到损害。大部分的国产吹风机吹不到1分钟,温度就已大大超过60摄氏度。当有一天,越来越多国产电吹风做到和国外名牌产品一样,那才是真正的质量强国。

智能化产品真正智能——“即使是瓷砖缝隙间的灰尘,这种扫地机器人也能全部吸走,几乎不留下打扫盲区。”刚网购了一台进口扫地机器人的李斯说。他发现,国产扫地机器人对缝隙往往无能为力,盲区多、易扬尘且噪音大,“在智能家居上,我们离质量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对质量强国的期待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蒋家东说。当前,伴随着消费升级,产品价格不再是很多人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消费者往往更看重良好的体验、格调、品味。因此,质量的含义正在不断改变,从简单的能用、耐用向节能、健康、符合审美等内涵扩张。

把目光投向生产端,对生产者而言,质量强国的“”更多体现在生产线上。

吉利公司的春晓工厂,曾在冲压车间搬运机器人的选择上纠结。他们曾多次考察国内机器人产业,国产搬运机器人无论在载重量、重复精度还是控制稳定性上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春晓工厂只能选择了ABB七轴搬运机器人。

当有一天,我们的高端生产线不再都是洋品牌,那才是真正的质量强国。”一家工程机械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一些基础共性技术、关键原材料如果能实现突破,不再受制于人,质量强国才真正建成。”武汉一家光纤制造商对记者说。

根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要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所谓质量强国,从终端看,要求我国的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均提升到一定水平;从前端看,则要求产业发展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一流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从微观看,企业竞争力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蒋家东说。

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质量竞争型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为42%、38%、35%,而我国仅为17%

对照质量强国的新目标,我们目前的差距在哪?

蒋家东分析,在产品层面,我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但也存在部分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少、可靠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其中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不足;在产业层面,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长期存在,质量竞争型产业占比还不够高,制造业的核心部件、高端技术还大量地依赖进口;在企业层面,还存在一些“僵尸企业”,拥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很少。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在欧盟、美国、日本,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2%、38%和35%,而我国仅为17%,差距较为明显。

究其原因,不少专家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介绍,为评价各国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赛迪研究院构建了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根据这些指标计算的各国综合指数显示,2012年美国的综合指数是156,日本和德国分别是121和111,中国是81。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2016年,中国已达到90左右。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紧随其后,属于第二方阵;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方阵。”左世全说。

结合各项指标,目前我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与第一和第二方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在质量效益方面,我国制造业拥有的知名品牌较少,劳动生产率低,销售利润率也较低;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的研发创新能力近年有很大提高,但与美、日、德等国仍有较大差距。”左世全说。

往微观里探讨,根源在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蒋家东分析,虽然中高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低端消费仍有市场,许多企业的日子还没到完全过不下去的地步。“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影响着企业的判断,因此转型升级仍待推进。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只有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整个产业、整个国家的质量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早日迈入质量强国行列

高质量需要高标准、好秩序、高素质、强创新,关键还要靠深化改革。今后我们该怎么干,才能早日迈入质量强国行列呢?

高质量需要高标准

标准是对企业产品质量最重要的约束性制度,是管理企业重要的法制化、市场化手段。”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说,我们在很多领域的国家标准还很薄弱甚至缺乏,要补齐这块短板。同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要跟上国际标准,还要走到前头,从跟标到设标。“这一跨越在高铁、5G等技术上已实现。今后要加强标准创新,让更多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让质量意识随着标准制度的健全越来越深入人心。”陈东琪说。

高质量需要好秩序

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维护好“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机制,否则高质量无从谈起。在恒安集团公关负责人看来,仿冒是其最头疼的问题。小作坊经营不规范,没有研发投入,但价格低,很多消费者一时又看不出产品质量的差异,仿冒产品对“心相印”品牌的销量和口碑都有很大影响。“目前应对仿冒产品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判决执行难度大,企业很无奈。

企业对抵御仿冒往往力不从心,打击仿冒还得依赖政府之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说。此外,还可以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转变。

高质量需要高素质

高质量的产品背后,一定站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林忠钦说,建设质量强国,工匠精神、质量文化与硬件建设同等重要。产业质量要升级,中国必须补上人力资源升级这一课,要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

林忠钦建议,国家要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企业则应利用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心理激励等机制留住工人,打造高级技工培养晋升平台。

高质量需要强创新

质量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就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围绕汽车、高档数控基础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攻关,攻克一批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以及可制造型设计等先进质量工程技术。”蒋家东说。

高质量关键还要靠改革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侯建国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要深入分析质量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现状,扎实推动质量治理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监管模式改革,打造令人向往的质量强国。

(来源:人民日报)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应顺势而为
◆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发改委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改委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