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山村建设新农村的探索

09.09.2014  10:26

  让农村中的技术员直接参与村庄的改造建设,在对沂水县高桥镇7个自然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徐学东和他的团队将技术留在了农村。

  这7个自然村是典型的山丘区贫困村,村内布局混乱,污染严重,危旧房普遍,但生态好。对这些村庄改造,是村庄综合整治项目试点之一。

  2012年9月,徐学东教授带领的山农大专家团队与沂水县高桥镇7个自然村联合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进行新农村建设。

  此前,山农大承担了村镇建设领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徐学东和他的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农村服务工作经验。

  这次综合整治,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徐学东和他的团队提出用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符合农村实际的建设技术进行改造。

  “成立的技术服务团队涵盖了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学、农业规划、区域发展、艺术设计、园林绿化、给水排水、电气、农村资源与废弃物处理、农村种植与养殖等专业的专家。”徐学东介绍说。这有利于整治中,各相关专业问题能随时解决。

  徐学东和他的团队认为“村庄整治不仅要尊重、保护自然,不大拆大建,还需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

  经过调研,他们认为,7个自然村红瓦青石的民居,自然生态的河道等,是沂蒙山区传统居住文化的典型。因此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既要注重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也要兼顾居住区文化保护的重任。

  据介绍,这7个自然村改造由于是试点,大部分公益性改造如环境、交通等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而涉及到村民的住房建筑改造,徐学东说,国家和省、市都有针对危房改造的补贴,村民们需再拿出一些钱,“改善自己的住处,他们也很乐意。7个村子,总共改造了300余户。”

  住房改造涉及到了村民们的切身利益,为此,从设计规划方案开始,他们就让农民技术员直接参与,施工队也由从事建筑工作的村民组成。项目中所需建筑材料都以当地资源为主,如台地景观用青石砌筑,围栏的建设材料是当地板厂的一种下脚料——细木杆,而绿化植物主要为适合村里的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这不仅降低成本,还为百姓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

  农民参与建设的意义在于,留住技术。据介绍,每个阶段都有专家现场指导,专家们用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原理,手把手地示范技术要领,指导村民规范操作。

  “山农大专家的新技术还引进到了我们村。”大岭村村干部项世法说,徐学东团队为村民设计建造了草砖房,把农作物秸秆加工制作成草砖,代替建房子用的砖块,降低了建筑成本,还增强了房屋的抗震性能,3间大小草砖房成本远低于砖房。

  而在新型老年社区中心,徐学东和他团队还尝试了与农房结构一体化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系统,不仅可以利用农房坡屋面发电,还省去了房瓦,而且固定太阳能板的骨架也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性,使房屋更加牢固。

  “村内要绿化全覆盖。”是徐学东和团队成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在7个自然村都已实现。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房屋四周边角地块建造的围栏内旺盛生长。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村庄,记忆中的故园。7个自然村整治没有破坏历史风貌和资源,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方式,实实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既符合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也满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徐学东如是说。(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