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博济桥街道让村民“唱”主角

24.10.2019  04:52

  深秋的博济桥,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整洁平坦的村路两侧,绿树成行、鲜花朵朵。历经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博济桥出落得眉清目秀、满目风景。去年开始的环境综合整治中,阳谷县博济桥居民充分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村里的事村民参与、村民决策,让村庄发生巨变。  
  “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胡同内堆满柴草,不但影响环境,还有安全隐患。大家一起来清理,道路干净开阔心情好……”“看见废物弯弯腰,别让它们随风飘。”……今年上半年,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早晚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说的都是环境整治的事。别小瞧这10多分钟的广播,它和基层干部进村宣传动员、“最美家庭”评选一起,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点燃了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  
  “政府一头热,村民冷眼看,是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遭遇的尴尬。博济桥要改变这种状况。”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胡瑞恒说。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博济桥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核心环节。他们将整治任务、具体要求等转化成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通过“博济之声”广播、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广为传播,唤醒广大村民的主角意识。效果如何?
  9月26日,记者走进前金海村,只见大小胡同都铺上了砖。“再也不怕下雨两脚泥了,出行也方便多了。”村党支部书记周长超说,铺路用的是废弃砖,村民抽空自己铺的。环境整治,人人拍手赞成,但钱从哪里来?谁来干?前金海村村民出主意:“废弃砖许多人家都有,有的长年累月堆在街上,这回正好用起来,不但改善了环境,还节约了费用。”“一家也就铺大概60平方米,这点活早晚就能干。
  街道办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了前金海村的这一做法,迅速在全街道25个村居推广开来。一开始有的村处于观望状态,有的村认为“没有上级拨款,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一个月后,全街道891条胡同、1818处主干道两侧,全部铺完。“全街道铺了60余万平方米,连砖加人工,如果全由政府投入,要支付资金1200万元。如果这个办法推广到全县,能节省资金2.5亿—3亿元。”胡瑞恒说。
  走群众路线,村民从此不再是“路人甲”。博济桥街道村子怎么整治,村民拿主意;建什么项目,百姓说了算。前席村村民席文山颇有感触地说,过去基层干部绞尽脑汁想办法发展乡村,却常常不合村民心意,于是群众不支持、不参与,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而如今,大家群策群力,“金点子”一个接一个——从硬化坑塘周边、在河岸种树、胡同栽花,到建设村文化广场、采摘园……村民们学历不见得高,拿的主意却符合村里实际,而且参与积极性很高。
  在博济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已从过去政府带着村民干,发展到如今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出谋划策、主动参与。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个个博济桥农村的巨变。
  商坑村,有195户、742人,过去脏乱差。今年,村民们清理沟渠,翻整闲地,在门前、街边种上花草树木,清理废旧坑塘“变废为宝”,20亩人工湖,碧波荡漾,千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成,配套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王保玉村,硬化坑塘周边,在河岸栽植各类绿化林木610株,成材后可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
  西宋村,建起鲜果基地,办起西瓜、冬枣、仙桃采摘节。“村里村外干净了,愿意来采摘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村民宋益峰说,今年,他又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种植梨树、苹果等,他坚信明年的采摘节会更加红火。
  今年,博济桥街道共种植树木7万余棵,收回村头荒、废弃宅基地501.17亩,村集体收入平均增收2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助推我们朝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迈进。”胡瑞恒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杰 通讯员 高波 王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