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审计事业 需要能力担当—五论贯彻落实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

12.02.2018  18:52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对于审计机关来讲,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审计队伍,是审计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已经给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指了方向、定了任务,要求着必须踏踏实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以能力担当去赢得人心和事业成就。

找到“病灶”,才能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审计队伍建设、能力素养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新时代新要求还 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理念相对滞后、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手段依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整体效能。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就应该有斗争精神和阵地意识,牢固坚持抓短板打基础的思路,当作一场持久战去设计去实施,抢占队伍建设制高点,不应有任何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

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持之以恒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教育审计人员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审计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懂得,道德修养是一把“尺子”,审计人员的“尺子”扭曲了,如何去度量被审计单位呢?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当了审计人员,就要练就审计本领,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围绕提升审计能力,加强和改进审计业务管理,按照问题导向、统筹整合、突出重点、压实责任的原则,探索优化审计业务流程,提升谋事能力、创新能力,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务实的组织模式,加快审计方式转变,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提高审计精准度。否则,审计人员不懂得审计,终归是一大笑柄。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老一辈审计人陈超在回忆鲁中地区战时审计工作时,总结提炼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精神,第一条便是积极学习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形势瞬息万变,审计人员只有积极学习才能适应岗位需求。放眼当今社会,世情、国情、党情时时刻刻发生深刻变化,倒逼审计人员必须把学习作为必修课,常修多修勤修,才能掌握工作技巧,提高驾驭工作能力,也才能在复杂的审计实务中解决新问题,以及老问题的新形式。否则,便会因为观念狭隘、知识陈旧、本领恐慌,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面对新情况,出现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事情,甚至下错结论、打错板子。

正人先正己。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各级审计机关要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信和胆气,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教育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不能滥用,更不能用官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和贡献的大小。

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利用评选“十佳县审计局长”、审计能手等多种载体,发现和选拔素质过硬、业绩突出、务实本分的优秀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对优秀干部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坚决重用和提拔,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突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切实营造干事创业、奋发作为的生动局面。(郑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