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64岁非遗传承人免费授艺

17.10.2018  14:21

  杨进邦展示他的柳编葫芦,一个售价近千元。  
  农村大众报临沭讯 (记者李伟 通讯员庞艳红)几根纤细的柳条,杨进邦拿到手里,十来分钟工夫,像变魔术一般,编出一个六七厘米高的亚腰葫芦。

 

  这是在9月30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杨进邦现场展示的绝活。作为柳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前几年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揣在兜里”,轻易不肯示人。最近几年,他越来越愿意参加各种旅游、文化展会,向更多的人现场展示自己的手艺。

  今年64岁的杨进邦,1976年进入临沭县工艺美术公司,从事草柳编织工艺品样品设计。后来,又到当地多家企业从事柳编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临沭县作为“中国柳编之都”,从事杞柳栽培和加工有1400多年的历史。今年前8个月,全县128家柳编企业实现销售额11亿多元,其中自营出口过8.8亿元,占全国柳编出口的30%以上。

  多年来,临沭当地的柳编产品大多是出口,这就要求产品必须按照订单标准,统一样式。杨进邦说,这样的产品虽然规格整齐,但利润空间有限。“要提升柳编产品附加值,必须开发有创意的产品。

  2008年后,杨进邦开始专心研究柳编艺术,除了揣摩同行产品,很多时候,他还从藤编、铁艺、雕刻、剪纸甚至平面设计中寻找创作灵感。逐渐地,他总结出不少独门技艺。

  记者在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看到,杨进邦展示的作品,小葫芦只有指头那么长,大葫芦则有两米多高。“葫芦寓意福禄,是非常受欢迎的摆件。小葫芦我一天可以编50个,一个卖20元,一天收入1000元。大葫芦一个就能卖到上千元。

  目前,临沭全县柳编行业从业人口达到10万人,但大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只有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让柳编产业更赚钱,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杨进邦说,“只要愿意学的,咱都是免费教。

  10月11日,重阳节前夕,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开幕,老杨又匆匆地从临沭赶到济南,来现场展示他的柳编技艺。他说,现在只要时间允许,各地的文化展会都尽量参加。“一方面是宣传临沭的柳编产品,另一方面是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柳编这门传统技艺,把这门手艺继续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