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习俗:年三十第一锅饺子祭祖 程序虽简化怀念永不变
家堂轴子(资料片)
现在春节祭祖,供品简化不少,饺子是最重要的。齐鲁晚报记者张九龙 摄
生在章丘,长在济南,年逾八旬的高建通老人回忆了几十年来春节祭祖的变迁。虽然春节祭祀的程序逐渐简化,如今“照厅”、“家堂轴子”等已消逝在岁月里,但是佳节对先人的怀念却从未改变。经历了苦日子里的年夜饭,经历了多年春节不能回家过年的思念,才能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阖家团圆,缅怀先人,不忘根本,这是高建通老人对春节祭祖内涵的认识。
口述人物:高建通
济南六里山居民
采访整理:齐鲁晚报见习记者张九龙
全村烧杆草“照厅”
1935年,我出生在章丘圣井的一个小村子,父母都是农民。我后来来到济南工作,见证了春节祭祖的变迁。农村的春节味儿是最重的,那时候大家对于祭祖格外重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小时候春节家里祭祖的样子。
那是上世纪40年代吧,一到大年三十傍晚,约摸五六点钟,大概太阳落山的时候,全村进入了一年里最隆重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像约定好一样,会在门口的空地上烧一整捆杆草,用来迎接老祖宗回家过年。
杆草,其实就是谷子的秸秆,谷子长出来的粮食是小米。过去,老家地里会种很多谷子,收完了粮食后,杆草会保存下来,给牲口当饲料用,所以老百姓家家户户杆草存量很大。那时候春节烧杆草的场面是相当壮观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烟雾里。现在想来,这种做法还是很危险的,容易引发火灾,也不利于环保。杆草着起来,光照亮了全村,这叫“照厅”。
老人们说,“照厅”是让先人知道该回家了,并且为他们照亮了回家的路。等到这捆草快烧灭了,长辈会用杆草的火引燃事先准备好的香,朝着家人墓地的方向鞠躬,然后回到屋里。这样就把逝去的先人请回来了,算是一家人过个团圆年。
“家堂轴子”供先人
这炷香会插到堂屋正中桌子上的香炉里。桌子上方的墙上悬挂着“家堂轴子”。“家堂轴子”平时收在隐秘处,通常过年的时候才挂出。样子有点像年画,画上是一座高台阶门楼,青瓦粉墙,狮子把门,门上有对联。门左右是几个身着明代、清代官服的中老年人物,似乎要进门举行祭祖一类的活动。他们身后有年轻人抬着食盒和酒坛子。
除了“家堂轴子”外,桌子还要摆上家谱,写上三代祖先的名字。桌子上的供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自己准备即可。我们村里祭祖都是以小家为单位进行,准备妥当后,全家人要向着供桌磕头行礼。
那时候大人们很重视春节祭祖,有不少规矩。比如不许小孩子乱说话,不许小孩子坐在正中的椅子上等等,现在想来,是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吧。
桌子上的香要一直着着,从年三十到初一的晚上,一天一夜不能断,以示“不能断了香火”。所以,过去家里人过年确实是要守岁的,除夕晚上大人们是不能睡觉的。
到了大年初一傍晚五六点左右,就要把老祖宗们送走了。行礼之后,从桌子上把香拔出来,带到门外,向着家人墓地的方向鞠躬烧纸,祭祖仪式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