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标四大原则:李克强如何完成他的KPI

23.03.2015  15:28

    两会过后,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接踵而至,官方和非官方智库纷纷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通过层层传递,把中央的意见传达到地方,把政府的意见传达到企业,而企业和地方也迫切想知道最新的政策动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这不,周末国研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经济高层发展论坛,而北大国发院则在上海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南北呼应,不亦乐乎。

  喧嚣之下,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李克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看他的KPI到底是什么?他打算如何完成自己的KPI?从报告看,在"稳中有进"的总基调下,归纳起来有三大指标、四大原则和四方面部署。   在近十个考核指标里,GDP指标定在7%以上,CPI定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定在1000万人以上,这三个指标依旧牢牢占据前三位置,可见这是对李克强的最核心考核标准。其他一些指标,比如进出口增长6%等,都和GDP、CPI、就业有关。   最近有舆论称政府不要GDP了,这种判断是误读。经济增速一旦放缓到某一区间下,就是经济不"稳"的标志,政府一定会出手救市。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没问题,前提是不影响到经济稳定。   那么,李克强会如何完成他的KPI呢?通过四大原则和四大部署实现。四大原则,一是稳定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三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四是完成十二五主要目标和编制十三五规划。四大工作部署分别是:改革开放、稳增长和调结构相平衡、民生保障,以及政府自我建设。   梳理冗长的报告,其实核心就在于李克强提到的培育两个经济新"引擎":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方面,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流行的PPP模式投资,在投资占据GDP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李克强依旧把希望寄托于投资。投资有保证,增长也就稳住。公共投资有哪些内容?李克强说的很明确:棚改、铁路、水利投资三箭齐发。这三大行业要爆发,呵呵。   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GDP三驾马车的其他两个,自然也不可少。无论是一路一带,还是自贸区建设,还是区域自由贸易,都是为了拉动进出口贸易。消费方面,我们看到,李克强更多的是延续政府过去的路子,在民生方面不断向底层转移资金来促进消费,比如政府补贴医保。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而财政支出有70%用于民生。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王朝才就说过,近几年社会消费增速很快,与这方面因素有关。   完成CPI的3%的目标并不困难,因为去年在央行增发了12.2%的人民币,达到122.84万亿元的情况下,统计局的CPI只增长了2%,所以今年同等增发速度,不会让CPI过度上涨。这个目标更多暗示了今年还有较大的货币增发空间。此外,这个目标还暗示了水电煤等资源类商品的价格的市场化,也就是涨价。因为在CPI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价格的上调并不会导致数据出现太大变化,所以李克强讲了"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   如何完成就业目标?李克强强调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就是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在李克强看来,小微企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用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来促进创业,比如简政放权,把审批权下放或取消,比如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建立,比如金融改革,开放民营银行,还有互联网+战略,都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嗯,道理上是如此,愿望是美好的。   总结下来就三句话:投资拉动经济,稳健防止通胀,创业促进就业。限于篇幅,很多内容只能一笔带过,欲知详情,请留意稍后的完整版。诸位,知道了李克强在做什么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