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界共论做好中国学问
编者按: “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是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世界中国学研究者们研究中国当下和未来的一个高端学术平台,“世界中国学论坛”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粗略统计,参与其中的专家学者已有近2000人次,多位博学宿儒获得了“中国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中国学专家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中国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互相切磋交流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一起分析中国发展的道路与经验,为未来中国发展建言献策,正是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真知灼见,使“世界中国学论坛”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升,成长为一个广受关注和好评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
以“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主题的世界中国学论坛东亚分论坛5月22日至23日在韩国高丽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学者发表了自己的新成果,并就一些新概念、新表述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编发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将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1978—2008年,中国经济创造了年均增长9.8%的奇迹,我们从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长期片面强调GDP增长,中国经济也积累了越来越大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在新常态下开始实施发展战略全面转型,目标就是克服上述障碍,加快发展动力转换,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了一系列决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路线;制定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宏观调控总框架。这些战略决策,为中国经济的平稳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的经济数据显示,经历了几年增长速度的下行,中国经济逐步稳定,开始沿着结构优化、中高速增长、效益质量提升、环境友好、民生改善的健康之路稳步前行。一个更加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将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适应“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首先要推进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推进服务业市场的便利化改革,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其次要加快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实现对外开放由以工业市场开放为主向服务业市场开放为主的转变,以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在开放中发挥中国在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要以监管转型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进政府向市场放权,减少企业制度成本,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中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将为东北亚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环境和合作空间,成为带动东北亚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