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制度性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

15.03.2016  10:36

访谈嘉宾:王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

十三五”开局之年,已经全面铺开的改革,亦将进入“攻坚之年”。

就全国而言,改革事项多点开花之后,亟需一场能量的积蓄。而对身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来说,以自贸区进入“3.0”时代为标志,各项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同样面临着一场“再深化”的考验。

3.0”时代的改革何以着力,又何以推向纵深、延及全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要求上海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

这是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的提法首次公之于众。这一新词背后,透出改革新的使命和站位。

改革告别“单兵突进”时代

记者: 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是一个全新的提法。您怎么理解这个提法?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对上海提出“系统集成”的问题?

王战: 我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实践,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一个深刻命题。

任何一项改革实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系统配套的问题。我们回顾上海的先行先试实践,比如自贸区建设,单单一个审批制改备案制的过程,就涉及相关部门一系列的改革调整。这些调整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它们内在都有联动关系。没有系统集成,就推不下去。

上海的很多改革,都是从国家战略出发考虑的。既然是国家战略,就必然要涉及各个部门,不只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说一句话就能做成的。今天的改革已经不再是单兵突进的时代,改革本身的实践要求更多强调制度创新,属于制度性改革。

制度性改革,比如事权,有的是上海能改的,但有的涉及到中央事权,有的涉及到立法。这就需要大家瞄准一个改革目标进行决策,才能修成正果。包括科创中心,为什么要出“22条”,就是需要各部门来系统集成。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制度性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才能修成正果。

记者: 从面上看,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提出了336项改革措施,上海所承担的改革试点任务,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这些不同领域的改革之间,是否也存在集成问题?

王战: 各项改革之间也有互动配套的问题,就像足球场11名队员之间的配合互动一样。 下转◆9版 (上接第1版)不能把自己这项改革孤立于其他改革,或者只突出我的改革,这样改革会出现抵消作用。相互配合,也是一种系统集成。

记者: 看似互不相干的领域,也有内在关联?

王战: 上海最近抓的四方面最重要的改革,自贸区、科创中心、社会治理、干部管理,看起来不搭界,但实际上,社会治理、社会稳定,对改革开放本身起到基础作用;反腐力度加大后,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包括干部家属经商等方面,如果做得好、处理得好,群众相信干部,其实对科创中心,对自贸区改革,也起到了间接支撑的作用。所以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其实都有内在的系统集成关系。

中央最近重申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的发展就是要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凡是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改革要重点抓,其他的改革要呼应、服务,或者说能够支撑。

制度创新要考虑社会新特点

记者: 自贸区是上海所有改革的引领。今年自贸区进入第三年,到了要初步“交账”的一年,总书记也提出了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进一步”的着力点在哪里?

王战: 首先当然是不断深化。自贸区最初提出的一些任务里,还有许多没有做到,两年多来也有一些教训,比如最近出现的P2P问题。原先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有严格的资质,但取消了事先登记注册后,P2P打着互联网金融的牌子来了,结果出了问题。

P2P折射的,其实也是系统集成的问题。从事先登记注册改为事中事后监管,有些问题是要区别的,不能一股脑儿做的。我们原来信用制度,全部是银行的信用制度,而现在,事中事后监管,社会诚信和社会征信制度就必须跟上了,这就是系统集成。

同时,一些既定的目标,也需要继续深化。像负面清单,还要不断缩短,更好地跟国际接轨。瞄准国际标准这件事,总书记连续说了几年,今年还是要特别用力。

记者: 今年还有一批省市有望复制自贸区经验,对上海来说,相当程度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之后,还有什么新的“先行先试”方向?

王战: 接下来自贸区很可能要围绕“一带一路”做。上海有一件事情抓得很紧,就是要力争做电子通关单一窗口平台。今后很多东西不是纸质报关,而是电子通关,这会大大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而且平台设在上海,就能成为枢纽。现在说贸易中心,不是看你货物多少,集装箱多少,而是在制度、平台上谁占先机。“一带一路”正好是个方向,能不能做成这个平台,实现多式联运,背后就涉及到制度创新,同样也涉及系统集成。

记者: 从开始设立自贸区,上海就反复强调改革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今年再谈制度创新,语境有变化吗?

王战: 有一个新问题,今天的制度创新必需考虑网络社会特点。网络社会的组织体系是扁平化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游戏规则非常重要,你没有游戏规则,别人就不适应。我们必须明白,现在主导社会的是信息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那我们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就必须跟上,不能还停留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思维里。

钉钉子”抓落实要找准点

记者: 最近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无论是中央还是上海,高层在讨论改革时,越来越强调改革事项的落实、落地问题。我们理解,当改革事项越来越多,强调“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恐怕不只是谈个人状态的问题,应该还有更具体的指向。您怎么看?

王战: 一方面当然是继续强调担当。总书记这次提出,要继续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对上海的要求,也是对全国的要求。作为排头兵、先行者,上海在勇气、锐气、朝气方面,当然要继续带头。另一方面,钉钉子和抓落实,还有一个方法论问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那就是“钉钉子”不仅要有“三个气”,更要讲究方法,也就是找一个合适小切口“”进去。能不能找准这个切口,显得愈加重要。

现在很多地方,一讲全面深化改革,就容易把面铺的很开,喜欢抓大的东西。但钉钉子的受力面一定要小,才能钉得进去。你不把它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钉子是没有锐气的。所以用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一定要找准一个点。

记者: 对上海来说,这个“”可以放在哪里?


王战: 我最近想,绿色发展,从哪里切入?我们能不能在“十三五”要推动的地下管网改造中,把生态卫生排水系统做进去。目前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两根管子,一根是卫生间有机物废水,一根是厨房化学物废水,但进入公共管道后又合流了,这样就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生态卫生排水系统,有机物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全部还田,成为有机肥料,直接培育有机农产品,并且实现化肥减量。这样一根污水管引出的,其实是一整套循环经济的大系统。看上去切口很小,但一旦可复制可推广后,效果不得了。

其他方面也都是这样。改革抓落实,一方面要坚持“三个气”,一方面一定要小处着手,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