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东营养老保险告别双轨制:稳了人心 活了经脉
原标题:稳了人心 活了经脉(改革追踪看落实)
要不是赶上改革,山东东营胜利教育管理中心的8269名员工很可能早就闹了“饥荒”。
2004年从企业划归地方时,中心离退休人员只有1786人。靠每年的财政转移资金,日子有滋有味。但是好景不长,自2009年以来,中心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紧巴。
“如果没有这个契机,我们还要继续背着沉重的包袱,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中心人事科科长林侠坦言。
让胜利教育管理中心职工叫好的,是东营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4年,东营市安排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市社保中心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市8.04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摸排,并对改革前后的待遇变化进行测算和预测。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政策多年来变动比较大,再加上每个人的职务变动和调动情况比较复杂,测算工作量非常大。”东营市社保中心主任刘童介绍。
数目清了,改革就有了底。在山东17个地市中,东营市较早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彻底告别了实行数十年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刘童说,过去实行“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没有缴费意识。“现在每个月扣的费用多了,看看工资单就很有感觉。而且大家心里清楚,缴得多了,离退休后拿的也多,自己也能安心。”
不仅如此,改革的另一重意义,则在于养老保险从形式、制度上达到了平衡。对企业职工来说,心理的“隔阂”逐渐消失。而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言,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被拔除。
这一点,东营市公路局劳资科副科长吴大伟感受颇深。这段时间,东营市公路局在筹备成立企业性质的东营市交通发展集团。其基本班底,则是现有的四家事业单位。
“三家是副县级,一家是正科级,过去闯市场的积极性都不高。要说转企,也没人乐意。”在吴大伟看来,原因并不复杂,关键就是离退休待遇有差异。
如今,改革让大多数人轻装上阵。这段时间,公路局内前来咨询转企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明显多了起来。每个人都在掂量:去了企业,工资挣得多,养老有保障……
此外,东营市还制定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原统筹期间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返还的政策,实现了新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衔接。自改革启动以来,东营市共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18.7亿元,支付养老金17.8亿元,收支相抵后结余0.9亿元。
《 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03日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