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台湾文创商业何以火爆

05.06.2015  18:21

  记得冯仑谈到的对台湾的感觉最为恰到好处,他写道:

  我看台湾的感觉,就是一个教养很好的中年妇女,你慢慢品、慢慢看,发现她的优点、责任、家庭,慢慢地看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到台湾觉得没有压力,很亲切。她的端庄,不是张牙舞爪,是什么事情都比较有次序、有规矩,她的娴熟、优雅,不是给别人看的,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于是,以冯仑为代表的大陆一批房地产企业家,在房地产逐步陷入困境的白银时代里,前赴后继来到台湾求学取经。一夜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台湾的商业业态风靡。如今,在大陆很多火爆的商业项目里,能看到台湾美食、台湾咖啡馆、台湾动漫、台湾文创零售。他们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气的保证。

  我们看台湾,最需要体验的是台湾的商业精神,那就是坚守、忍耐、全力以赴、兢兢业业。之前大陆的经济发展节奏太快,人心浮躁,可当我们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反思,寻找内心的需要。

  追溯台湾文化产业的源头,也是来自于台湾经济的转型。台湾在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速发展期之后,高科技代工产业开始转向衰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台湾逐渐将文化创意纳入经济发展计划,其核心就是对公民进行美学启蒙与教育,在社会孕育对文化美学消费的审美土壤。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文化产业形成了五大支柱——动漫创意、精致农业创意、新媒体产业创意、现代陶瓷业创意、产品设计创意。

  美国零售业大师P.G托马斯将现代人类的消费行为划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理性消费,另一类是情感消费。理性消费需要快速、便捷、实惠,而情感消费则需要打动人们的内心。

  从整体上看,台湾文创商业繁荣的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学习台湾的文创商业,不仅是观察其表面繁华,更重要的是理解台湾怎样创造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只有理解透这里的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适合本地的文创商业项目。

  台湾的文创商业代表包括文创零售、特色民宿、书店、跨界美食等多个品类,每个细分的业态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产业升级和聚变,一个个精彩的文创项目也就因此呈现出来。

  以生活美学商品零售为例,崇尚“生活美学”,进行“台湾生活工艺运动”,是台湾重新塑造新零售业的根本动机。在大陆进入万众创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学习台湾将文创做强的根本动力。其提倡的是一种亲力亲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以及注重每个环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态度为出发点,进行一场从“人心”开始的革命。这里就是创客的摇篮。因此我们看到各类创意零售店铺,还包括法蓝瓷、琉璃工坊这样的品牌商店,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用时尚、新颖的形式进行体现。

  再如咖啡馆,在台湾,咖啡馆与其说是一个休闲平台,不如说是一种青年群体的心灵栖息地。许多台北青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个特色咖啡馆。在一个有书店、有美味咖啡、精品美食的咖啡馆里体验现代时尚生活的乐趣,会客访友,孕育出独有的精致脱俗的咖啡馆文化。这些咖啡馆已是台湾文创商业里最普遍也最有吸引力的一个业态。

  精品农业是台湾具备世界水平的产业门类,其最具创意的不是将农业做成褚橙那样的精细产业化的模式,而是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发动民众创新的力量,将农场改造成亲切可人的家庭亲子旅游目的地,从而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不同于传统酒店,台湾的民宿因亲民、平价,获得大众市场的喜爱。特色民宿产业的发达也构成了台湾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色,像宜兰的民宿强调田园乡村主题,垦丁则以南洋异国休闲风为主题,花东民宿强调原住民文化的奔放与山海相遇的激情,台北九份的民宿以矿山小镇怀旧为主题,澎湖民宿以离岛度假、水上娱乐为特色,苗栗县南庄乡的民宿则散发着浓郁的客家风情。以主人的旨趣来说,有异国风情主题、家庭温馨主题、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情主题、田园乡村主题、人文艺术主题等。每个优质的民宿主人都是“品味生活家”,奉行“小而美”的经营哲学。

  还有诚品书店,这个坚守20年才逐步做强的品牌,背后的本质是坚守人文理想的情怀,如今以书店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创商业购物中心已经成为大陆频繁效仿的模式。总之,在大陆消费市场即将进入品质消费、情感消费的当下,尽快学习台湾的文化产业操作经验,用体验感去营造实体商业的吸引力,已经是全行业的主要课题之一。宝岛台湾,有太多的经验需要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