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中共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吕薇洲,中共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刚出席会议;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主持开闭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联、贵州省社科联、青海省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云南省社科院、西藏社科院、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等单位的12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2017年11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山东临沂召开。 (张元思 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既不同于历史性变化,也不同于历史性转折,精准定位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所经历过的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实现第三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础、制度保障、基本内涵、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方略得到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还要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按照目前社会主义运动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者说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疑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的实践和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贡献。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就需要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指南、行动纲领作出了全面概括,是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导。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在致辞中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强化责任担当。深刻认识自身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汇聚正能量。二是体现时代特色,贯彻创新理念。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经世致用。努力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致力于加强对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致力于研究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问题,致力于前瞻性地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努力建成党委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共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汇集了全国著名高校、社科院、社科联等社科机构专家学者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临沂市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临沂市将结合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充分吸收借鉴本次论坛的优秀成果,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对策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智库体系建设,为实现“走在前列”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也真诚欢迎与会专家关注临沂、了解临沂,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对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大会发言阶段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与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主持,12位专家领导分别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意义、理论基础与基本路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焕发的强大驱动力和内在能动性等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认为,应发挥高校优势,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既要培养具有中国价值观的国际化人才,又要根植中华优秀文化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还要发挥高校对外交流排头兵的作用。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认为,新时代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推进话语体系创新、发展,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传统话语体系的现代价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能与西方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建立起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相适应、相配套的学术话语评价体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宗哲认为,一方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必须找到准确的切口,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文史哲等基础性社会科学和应用性社会科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过程中担当的职责是有所区别的。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针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谈了四点建议:一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航标;二是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精准研究,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三是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四是必须注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包御琨从社科联作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实践的平台角度,谈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一是坚持理念先行,引领智库发展。二是组建机构,制定目标任务。三是选聘专家,纳贤引才聚智。四是建立机制,规范运行管理。五是积极探索初步评价体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认为,建设新型智库,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地方特色的研究体现专业化高端智库水平,依托专业高端智库平台打造专业化高端智库报告,切实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来自全国社科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张元思 摄)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交流。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上海大学副校长段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正权等专家领导分别主持了小组讨论。西藏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车怀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王立国,渤海大学副校长周景雷分别代表所在小组向大会报告了小组交流发言情况。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吕薇洲做会议总结。她认为,与会代表的交流发言,有观点、有论证,既有宏观问题的讨论,也有具体问题的探索,谈的透彻,理解的深刻。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达成了许多共识:一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从而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二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将之作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中国在学术思想和学术话语上的原创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文/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