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金牌获得者:中国队因一道几何题输给美国队
7月18日,《美国队21年来首夺奥数冠军 ,中国队以4分弱势屈居亚军》一文曾引发热议,中国队的世界冠军宝座为何会被美国人夺走?澎湃新闻联系上了中国队的成员何忆捷老师和中国队队员最高分、金牌获得者——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俞辰捷同学。
第5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有6名从全国层层选拔出的“牛娃”,他们分别是来自上海中学的高继扬、华师大二附中的俞辰捷、人大附中的王正、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王诺舟、长沙市雅礼中学的谢昌志、贺嘉帆,中国队领队兼主教练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熊斌教授。
“这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国际奥数竞赛。”何忆捷老师在竞赛中任中国队观察员B,负责协助同行的副领队和阅卷工作,“并不是说某一道题目是史上最难,而是这次竞赛的总体难度非常高”。
和以往超过参赛队员总数8%的金牌得主数相比,今年不足7%的比例明显偏低,不仅如此,“26分”的金牌分数线同样低于往年。
“我们的竞赛在7月11、12日进行,每天在4个半小时内做3道题。”今年18岁的俞辰捷说,他是此次奥数竞赛中金牌获得者之一。
每道竞赛题目均设为7分,范围包括几何、数论和代数。何忆捷告诉澎湃新闻,之前竞赛中,每天3道题目的难度常常依次递增,而今年,高难度的题目在每天的第二题中即已出现,“这两道题目主要是难在分成了很多小问题,学生答题时工作量很大,消耗了很多时间”。
俞辰捷证实了这个观点,“第一天的第二题耽误了我们太长时间,导致中国队的第三题(几何题)只有一个人做出来了”。中国队与美国队的分差主要就出在这道题目,“我们队只拿到12分,但美国队有3个人做出来,拿了31分”。
俞辰捷表示,他的个人成绩优异得益于个人教练唐立华的指导,唐立华是上海华师大二附中数学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第五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中国科协国际学科竞赛突出贡献奖”、“省神箭英才导师奖”、“省优秀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中已有多人获IMO金牌,辅导此次国际奥数竞赛中金牌得主俞辰捷已有3年时间。
与中国相比,美国队员此次的发挥更平稳。“美国队有3个人的分数处于金牌中段,中坚力量确实很漂亮。”何忆捷回忆。
在中国队得分最低的几何题中,伊朗队异军突起。“他们这道题做得和美国队一样好。伊朗近年来在国内开始举办几何竞赛,对几何很重视。”何忆捷认为,这种“重视”让他们在面对竞赛题目时更自信,也增加了分配时间的自由度,“这也是中国队需要改进的”。
中国队在竞赛中得到181分,比位居第三的韩国队高出20分,在何忆捷看来,这表明中国奥数的水平在国际上优势依然明显,“还是能与大多国家拉开差距的”。
另外,他认为中国队员在答题的细致和逻辑上存在优势,“我们这次的过程分拿到很多,队员们普遍在回答时交待清晰、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很强”。
对于比赛的宗旨,何忆捷认为普及学生的数学兴趣更为关键,“出于爱国主义情怀,大家可能更关注中国队的成绩和排名,但其实通过这次经历感受国际竞赛的氛围,发现我们数学学习的努力方向,对孩子们更加重要。十几年后,当队员们再回味时,这次竞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