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营造最优环境助推强势崛起

11.07.2015  20:39
临沂临港区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城市,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园区,于精雕细琢中创一流环境,打造最优发展高地。

 

临沂临港区园区道路四通八达

   鲁网临沂7月11日讯 (记者 郭文 通讯员 付晶)通海湖风景区、文龙河城市湿地、气脉山风景区、大山风景区、厉家寨广场景景相连、美不胜收;绿色化工园区、冶金复合材料园区、港口物流园区、新型建材园区配套完善、空气清新......“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的理念渗透在临沂临港区的一草一木中。临沂临港区以旅游景点的标准建设城市,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园区,于精雕细琢中创一流环境,打造最优发展高地。

  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也是发展经济的最大推动力。作为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两名的地区,临港区也成为全市最具投资吸引力、最具发展活力的地方。预计1至6月份,临沂临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1%。临沂临港区呈现出以优良环境促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依托近海临港区位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临沂临港区作为连接“东陇海产业带”的关键节点和核心腹地,区内及周边7大港口,距东陇海地区2大主要港口岚山港、赣榆港直线距离仅20公里和3.7公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东陇海重点开发区域,临港区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临沂走在前列、走出国门的前沿站台。市委十二届八次会议提出,“加快东进步伐,争取把临港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在核心圈层,通过快速交通将中心城区与临港区紧密联系”“临港区要坚持高点起步、产城一体,打造全市转型升级高地”......临沂临港区成为全市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叠加的新高地。

临沂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厂

  “这里不光空气好,配套也很完备,我们企业对面就是220千伏输变电站,门口道路四通八达,非常适合企业发展......”天元新能源的项目负责人说。临港区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关键,不断打基础、练内功,铸就了“硬实力”,创造了新环境。按照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标准,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六大系统”,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仅2014年就投资18.2亿元,改造和新建道路23条、桥涵7座,铺设污水管道35公里、雨水管道60公里、给水管道30公里、中水管道25公里,安装路灯1100盏,栽植苗木60余万株。1.2万吨大山水厂已实现供水,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小龙王河流域尾水人工湿地、绣针河多级生态塘等水质净化工程竣工。同时,铺设城市供水管道50公里,排水管道85公里。政务服务中心、文龙河城市湿地、气脉山公园、临港一中、人民电影院、公交换乘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先后建成启用,城市配套不断完善。2015年,临沂临港区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完成13条道路和2座桥梁的后续工程,新开工建设9条道路,同时推进区人民医院和社会福利院、厉家寨古镇、金港城商贸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临沂临港区产业配套功能显著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提高。

临沂临港区220千伏输变电站

  “秀水绕城城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临沂临港区把建设宜居美丽新城的过程,寓于改善发展环境之中,把树形象的“美丽工程”转变成了促跨越的“发展优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进一步强化工业废气和扬尘治理力度,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最新空气质量排名,临港区位居全市第二名;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大水网”工程投资3.26亿元,形成水面16200亩、湿地3000亩,“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的山城水乡韵味更加浓郁;饮用水、地表水达标率为100%。大力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加大对山区、城区、社区、沿河绿化力度,确保2015年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1%,完成山体植树造林1万亩任务目标。临港大地逐步形成了山青、岸绿、道路园林的梯次绿色景观长廊。大力实施“城乡文明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集中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临沂临港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

  优化服务,着力改善安商营商软环境。临港区坚持“一个项目、一个包扶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的责任制,搞好从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的全程安商服务,并建立健全项目交办责任制,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真正为客商营造出舒心、放心的“绿色通道”。2015年,临港区审批事项时限将再提速50%,中介服务提速80%,全力打造服务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的区域。1至6月份,全区共有签约项目16个,合同利用区外资金达到149.1亿元。

  欢迎爆料,新闻热线0539-8292110, 邮箱[email protected]或登录鲁网官方微博(@临沂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