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成古文化地下博物馆 野外文物配"贴身保镖"
中国山东网9月15日讯 (记者 董理)15日,中国山东网“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行至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临淄。在齐国历史博物馆,临淄区文物管理局局长韩伟东就临淄区文物保护现状接受了中国山东网的专访,他表示临淄正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的国都800余年,是“冠盖天下”的东方大都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是山东省的文物大区,浩繁的文物遗迹和丰厚的齐文化蜚声海内外。临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全区有古文化遗址300余处,大型古墓、台基159座,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启动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投入资金保护大遗址
“我们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去年底,我们的齐国故城遗址成功列入31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韩伟东告诉记者,为高标准实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临淄文物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齐国故城东周墓殉马坑、大城西墙排水道口、城垣遗址等三个保护展示方案,委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文博学院编制齐国故城城墙遗址剖面保护方案,均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复,为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奠定了基础。
我国文化遗产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门须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把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对此,临淄区政府高度重视。韩伟东介绍,近5年来临淄区财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东周殉马馆、姜太公祠馆舍维修和齐国故城城垣遗址、排水道口、晏婴墓、西天寺造像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提升了齐国故城遗址的保护展示水平;投入3000余万元对齐国故城东墙外淄河沿线进行了集中治理,有力改善了文化遗产展示环境。
保障野外文物安全 为古墓测绘地形
野外文物的保护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馆藏文物不同,野外文物的所在地一般比较偏僻、零散,地理环境复杂,在文物保护中难度最大。
早在1992年,临淄就拨专款组建了一支文物稽查队,专门负责对各级散布在野外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逻和保卫。文物稽查队根据文物分布“量大、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实行包片分工,每人包查1—2个乡镇,20天检查一遍。春节前后及玉米长高的危险阶段,则日夜巡逻,重点部位一天巡查一遍,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同时充分发挥村里义务保护组织的作用,一有风吹草动,能够立即得到信息,迅速出击。
据韩伟东介绍,2014年上半年,临淄文物局树立临淄墓群封土四周及市级以上遗址范围保护界桩100余块,为26处名人墓树立了国保标志碑,重新树立市级以上文物保护标志碑5处。同时,临淄文物局完成了临淄159座古墓及区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地形测绘工作,根据测绘成果编制完成了《临淄墓群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方案》并上报到山东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