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力

31.12.2015  10:32
>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农村普惠型金融发展,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农业,是考验各级政府决策智慧的一个新课题。

  近日,记者踏进山东寿光乡村,对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深入采访。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告诉记者:“近年来,寿光把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围绕破解农业发展‘资金怎么筹集、渠道如何畅通、风险怎样防控’的难题,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四大’体系,实现了金融与农业的顺畅对接,实现了‘让农民致富有本钱、让农业企业发展有资本、让农村金融生态更优化’。

  如今,寿光制定的金融政策,实施的信贷投放、金融服务、风险防控等10多项金融举措,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和农村普惠型金融发展的“寿光经验”。

  寿光农村金融改革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动力。2015年寿光各类金融机构达79家,位居山东县级前列。其中银行15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到11月底,本外币贷款余额742亿元,其中“三农”直接贷款余额约520亿元。

  多途径的支农信贷体系——让农民的“沉睡资源”变资金

  “以前贷款需要找担保,特别困难和繁琐。2015年3月,我们用大棚做抵押,很容易就从寿光农商银行贷了200万元,建了2个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6个高标准日光大棚。”寿光市新世纪种苗公司总经理桑毅振说。

  寿光市金融办主任隋永福介绍:“其实,新世纪种苗公司的大棚抵押贷款,仅是寿光在农村金融改革中推行的有效抵押物贷款试点。由于农民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较少,抵押难、担保难一直是农村金融的‘盲区’。然而,农民拥有大量的‘沉睡资源’,比如蔬菜大棚等,如何把‘沉睡资源’变为资金,是支农信贷体系的改革重点。对此,寿光进行了有效抵押物贷款、信用互助、订单融资三项改革。

  寿光农商银行行长郎咸鹏介绍,2009年农商银行开始进行蔬菜大棚、农村住房、承包地、林权、海域使用权等有效抵押物贷款试点探索。2015年为30户农民办理大棚抵押贷款达1779万元,支持改造大棚219个;发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5.7亿元。

  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村民桑续德告诉记者,2013年6月起,他与菜香坊蔬菜合作社签了订单,采用订单融资方式从寿光农商银行贷了30万元,1年省了9000元利息。“银行‘认’这个订单。只要跟合作社签了订单,不用抵押担保就能办贷款,利率优惠了50%。

  按照“金融支持订单、订单稳定生产、生产稳定价格”思路,寿光开展了蔬菜订单融资试点,通过风险担保、贷款优惠、双方约束等政策,利用蔬菜订单合同,将分散的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购货企业联结起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2015年发放蔬菜订单融资16.9亿元。 

  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资本

  在寿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寿光农业龙头企业达40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企业超过3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如何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事关农业发展大局。

  近年来,寿光围绕让农业发展有资本,探索了债券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场外市场融资等“四种”直接融资方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低成本的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寿光市财政局局长张中山介绍,2009年寿光在全国首发了5亿元的“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011年参与发行了全国首批“区域集优票据”,2013年金正食品公司发行了1亿元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近3年,已有6家农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达15亿元。

  为了探索涉农企业私募股权融资,201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寿光市现代农业基金等7支产业引导基金,现代农业基金募集资金30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引导资金6亿元,平安银行募集资金24亿元,目前已投放9亿元。

  山东兰典生物科技公司的生物法琥珀酸可助力降解大棚农膜。为了扩大琥珀酸产能,寿光现代农业基金支持了0.8亿元,撬动企业投入3.2亿元,为项目启动赢得了先机。

  为了推进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寿光采取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相结合、独立上市与借壳上市相结合、首发上市与二次融资相结合,目前已有7家企业发行了10支股票。金玉米、富氏食品2家涉农企业通过首发、再融资、借壳等方式,实现了境外上市,融资达9.7亿元。同时,引导农业企业抢滩“新三板”等场外市场进行融资,目前场外市场挂牌企业已有12家。

  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体系——让农村金融基石更牢固

  在洛城街道屯上村,农民蔡英俊告诉记者,他租赁了邻村100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多年来,他坚持诚信生产经营,按约归还借款贷款,按标准化进行生产,从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纠纷,2014年被寿光市文明办评为“诚信菜农”和“示范农场”。“有了‘诚信菜农’称号,只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和营业执照,银行放贷很快,贷款额度也加大了,

  2015年贷款达10万元。”

  信用是金融的“基石”。构筑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推进金融资源“流向”农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寿光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了“诚信寿光”工程,形成了以“两大工程、两大平台”为主要特征的诚信建设体系。

  据寿光市金融办副主任孟祥龙介绍,所谓“两大工程”,就是在农村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相互衔接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在企业实施信用评定工程,组建了14个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发展成员300多家。文明信用户不仅可以获得信贷支持,利率也优惠,形成了“讲文明得利、讲诚信受益”的氛围。

  所谓“两大平台”。一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围绕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基础上,整合40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组建了寿光市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了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与金融机构信息联网共享。二是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组建了寿光信用信息网和寿光金融微信平台,在《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寿光网等媒体设立“老赖”曝光台,对22家失信企业和63名失信个人进行了公开曝光,促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村村通”的便民支付体系——让农民“少跑腿”的金融服务

  “以前存点款、取点钱,得跑五六里路去镇上的银行去办,眼下在村里的‘农商宝’上一刷,就能办了!”上口镇南邵一村村民牟伟青说。

  前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寿光农民对金融服务越来越迫切,农村金融网点少、支付不便等问题愈发突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很不畅通。

  “为了让农民享受到‘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各类补贴一卡通’的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发展的动脉,全面构建农村支付体系,寿光进行了三个创新:一是实施金融服务终端进农村,二是推广不动用现金结算,三是健全无缝隙金融服务通道。现在,全市975个村基本实现了金融‘村村通’,真正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了农户门口。”寿光市金融办副主任潘晓龙说。

  近几年,寿光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以农行、农商行为主,在农村布放了自助银行POS机3974台,ATM机533台,转账电话7932部,自助终端633个,并开通了首辆移动金融汽车服务。(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