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浇灌扶贫之花——追记贵州福泉驻村干部刘勇
10月14日晚,贵州福泉市凤山镇哲港村驻村工作队员刘勇同志在工作期间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经抢救无效,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据驻哲港村工作组副组长康清林回忆,2018年10月14日,为了及时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民情台账,刘勇和其他驻村干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核实相关扶贫资料。晚上8:20左右,工作仍在继续,刘勇同志从办公室到一楼上卫生间,约5分钟后,正在二楼加班的队员们听到刘勇的呼喊声,康清林及另外两名同志感觉声音不对劲,第一时间赶了下去,发现刘勇身体异常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其间,其他队员们也纷纷赶到现场,按照医生在电话中的嘱咐找来被子、让刘勇平躺……120急救车到后,按照急救医生和家属的意见,队员们准备把刘勇同志送到黔南州人民医院进行救治。途中,急救医生发现刘勇病情加重,建议就近医治,在征求家属意见后,当晚十时许,救护车将刘勇同志载到最近的麻江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但抢救无效,刘勇再也没有醒过来,享年49岁。
得知刘勇同志离世的消息后,全市各乡镇、单位(部门)代表,村(居)干部、生前的同事、亲朋好友自发组织到殡仪馆悼念刘勇同志,献上洁白的秋菊,为刘勇同志送别,表达沉痛哀悼和追思,整齐摆放在追悼厅两旁的花圈,寄托了干部群众对刘勇同志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2018年3月,为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福泉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各乡镇、单位(部门)中抽取骨干力量开展集团化帮扶活动。在福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马场坪中队工作的刘勇同志得到消息后主动向上级请缨,成为凤山镇哲港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期间,他一头扎进脱贫攻坚第一线,致力推动“五改五化”以及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并牢牢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极力改善贫困户贫困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由于福泉市是非贫困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略低于相邻贫困县市,这令与麻江县、凯里市接壤的哲港村部分村民表示不解,“五改五化”工作推进缓慢。为了解决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和化解群众对政策质疑,刘勇多次来到所包保的街上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讲解政策、挨家挨户作思想动员,算经济账,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逐步赢得群众认可。同时,他还组织群众集体讨论并参与制定了《组规民约》、《卫生公约》、“红黑榜”等细则,充分发挥好村民自治的作用,用制度管理群众的言行,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往哲港村小学有一段田坎路,是附近几个村民组孩子们上学的捷径,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在泥泞中蹒跚前行,刘勇和队员们心中百味杂陈,一定要让孩子们走上一条干净的上学路,队员们纷纷表示。从申请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协调道路所占用的田地、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到道路竣工,每道程序刘勇都参与其中。修路期间,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他从未抱怨。如今,一条长200余米的水泥路已经修通,而曾经为此忙碌过的魁梧身影却永远消失在路的尽头。
采访中,哲港村党支部书记何明扬告诉记者,自从刘勇3月份到哲港村街上组驻村包组以来,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开展“五改五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街上组联户路硬化约1300米,改厕23户,改厨31户,院坝硬化31户,屋檐沟硬化32户,安放路灯40盏,还组织群众打造文化墙、修建花池、打扫公共卫生,真正在乡村美化亮化上下足了功夫。为了让“五改五化”这项利好政策早日启动,刘勇自己出资购买1万块标砖,帮助街上组修建花池。此外,他还先后引导贫困户18人到镇内企业就业,通过产业带动、精准施策,带领23户76人走上脱贫道路。
“刘勇是我们这个小组的包组干部,他为人非常热心,发动我们‘五改五化’,还有喂猪,教我们种药材、种辣椒、高粱,对我们非常有用,他的去世,我们感到非常痛心,非常舍不得他!”哲港村街上组贫困户彭正映惋惜地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驻村工作期间,刘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地完成哲港村脱贫功坚作战室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刘勇生前战斗过的脱贫攻坚的办公室里,20多袋扶贫档案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里面记录着街上组每一户贫困户的详细信息,这是他生前展开的最后一次战役。和所有哲港村驻村队员一样,在开展驻村工作的7个月时间里,面对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随时变化的第一手扶贫资料,刘勇都是在“白+黑”、“5+2”的工作中度过的。他每天早上8:30准时上班,下班时间不确定,经常加班至深夜,强烈的党员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催促着他不断前行,直到生命终结前的两小时。
驻哲港村工作队员徐波说:“刘勇同志是一个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驻村干部,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每名驻村队员学习,我们将继续他未做完的事业,打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据福泉市交通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刘凡毅介绍,不仅是在驻村期间对工作一丝不苟,刘勇同志在原单位工作期间也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作为一名党员,他服从组织安排,在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敢于担当,从不徇私舞弊。
对于刘勇同志的离去,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驻村同事都深感痛心和惋惜。“在工作上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友,生活中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弟。我们交通系统全体职工将以刘勇同志的敬业精神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展示作为交通人的风采。”刘凡毅说。
刘勇的突然离去令他的独生女儿刘佳鑫悲痛万分,关于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再次浮现在她眼前。据刘佳鑫回忆,父亲经常到菜市买农村老奶奶还没售完剩下的菜,不是贪图便宜,而是希望老人能早点回家;在街上遇见不平事,父亲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在驾车途中,父亲会主动搭载步履蹒跚的陌生老人……在女儿心中,父亲在单位是一个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的职工;对家庭而言,父亲付出太多,他关爱家里面的每一个人,扮演着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好兄弟的角色;对于这个社会,他是一个有正义感有正能量的人。
“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我们一家人措手不及,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非常伤心,但他留下的忠诚、正义、善良这些优良品质,还有对我们家人的爱,我们会永远记在心中!”刘佳鑫噙着泪悲恸地说。
丈夫英年早逝,而丈夫生前与妻子王国莲携手白头的誓言却时刻回荡在她耳边,“我们都要活到80岁再携手共度奈何桥,假如谁先走一步,不许谁喝孟婆汤,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提起丈夫的好,王国莲泣不成声,回忆起1995年夫妻俩新婚后外出闯荡钱包被偷的往事,丈夫安慰她说就算没有钱背也要把她背回家;回忆起在平时生活中,丈夫在饭前总会给家人倒上一杯水,盛上一碗汤,把好吃的全夹到家人碗中;家人外出每次他都会再三嘱咐注意安全……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令妻子王国莲暗自垂泪。
丈夫驻村期间,妻子总会把他的日常用品打点好,背包里的降压、抗痛风药品,身上的衣物等一应尽全,丈夫驻村不能经常回家,妻子常常利用外出进货的机会到村看一眼丈夫。出事前,丈夫说嘴巴麻木,妻子从城区驾车一路狂奔,赶到医院时只看见刘勇静静的躺着,没有了往昔的精气神。
“希望这世间真的存在灵魂,他能在梦中告诉我,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遗愿,那边是否寒冷?需要为他置办些什么?我都会尽力去满足他!”对于丈夫的匆匆离去,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王国莲说,“我会好好生活,继续照顾好我们的老母亲,吃饭前给她倒水、为她盛汤、帮她夹菜,睡觉前帮她捏脚,帮她捶背,尽好他生前没有尽完的孝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悲伤涕。刘勇,年仅49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光,正是为妻儿老小操心操劳的年纪,在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深情的泪光中,倒在了圆梦小康的路上,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中的不忘初心,来不及与妻儿老小道一声,来不及与朋友同事说一声,就这样走了,匆匆地走了,留给亲人朋友们无尽的悲痛,无尽的思恋。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