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年做大中国朋友圈“友谊树”已蔚然成林

31.03.2016  16:46

  习近平主席的捷克之行于30日圆满结束。这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元首对捷克首次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元首栽下银杏树,并共同培土、浇水。习近平说,中捷两国共同浇灌友谊之树。

  中捷友好具有传统基础。2014年10月,捷克总统泽曼访华时,带来一棵象征合作的苹果树苗,并表示希望它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捷合作如同一片苹果树林,我们既要摘苹果,更要多栽树。此后,去年“9·3”阅兵时,泽曼总统来华观礼,并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泽曼总统表示:“习主席一定会得到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没有感受过的、最真诚最友好的接待。”

  这份热情与真诚体现在习近平访问捷克行程中的方方面面。

   高规格礼宾接待创下捷克诸多“首次”

  捷克总统办公室特命代表德沃吉克表示,捷克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的来访,高规格的礼宾接待,在诸多方面都将创下捷克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

  当地时间2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抵达布拉格,捷克总统泽曼特别邀请习近平主席前往自己的私人官邸拉尼庄园,习近平主席也成为首位获邀前往捷克总统私人官邸的国家元首。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称泽曼总统在自己的家里来接待习近平主席,“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习主席的热情和友好,因为我知道在中国也一样,将客人请到自己家里来是一种最热情的表达。”

  在拉尼庄园,中捷两国元首促膝长谈,品尝捷克的美食美酒;庄园草坪上,两国元首为银杏树苗共同培土、浇水。习近平说,中捷两国共同浇灌友谊之树。

  29日捷克总统泽曼在总统府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捷克的首次国事访问。在欢迎仪式上,不仅有礼仪兵,还首次安排了军队方队和警察方队,鸣放21响礼炮,这是50多年来的第一次。另外在总统府内也进行了特别的装饰,其中有齐白石的真迹。

   两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这次习近平对于捷克的国事访问,也是中捷两国国家元首在近3年里的第5度会面。在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泽曼总统亲自签署的中捷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文件,将成为中捷关系的新起点。

  3月26日,在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捷克《权利报》发表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对两国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从政治互信、战略对接、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区域合作、中欧合作6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同捷克、中东欧国家及欧盟关系提出重要主张。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亲自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覆盖中捷合作的各个领域;另外,中捷双方还签署了经贸、基础设施、金融、卫生、航空、科技、人文等领域多个合作协议。中方欢迎并支持捷克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而捷克方面强调了两个重点,就是希望把捷克打造成中国在中东欧的航空和金融中心。

  捷克政府对发展与中国合作抱有的极大热情,使得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不仅会推动中捷关系取得长足、突破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中国的“朋友圈”将立足捷克,扩大至整个中东欧甚至欧盟、北约国家。

   “友谊之树”已经蔚然成林

  从习近平主席三年多以来的外交足迹可以看到,“习式外交”不断做大中国“朋友圈”、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友谊之树”已经蔚然成林。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自担任总书记以来到去年底,习近平先后出访19次,行程3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了近10圈。今年又出访中东、北非和中东欧。

  2013年首访,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

  首访俄罗斯,既是这些年来两国形成的惯例,也说明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此后,习近平与普京用三年15次会面,诠释两个大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积极发展势头。双方签订“世纪合同”,能源领域的合作横向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两国着力实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同时,促进了人文交流和相互了解,中俄两国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

  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阐述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提出中非是命运共同体,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努力实现各自的“中国梦”和“非洲梦”。

  2014年3月习近平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于3月22日至4月1日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访问期间,中国同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这120多项协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金融、交通、食品、能源、新兴行业、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这次访欧,用中国人的坦诚和理解换取欧洲人的真诚相待和平等尊重,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与合作之桥,开启中欧关系新起点,影响深远。

  2014年7月、9月两月,习近平以串门“走亲戚”的方式专门访问了韩国、蒙古国。在韩国,他提出要践行正确义利观,两国充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蒙古国,双方就煤炭、燃气等矿产和能源领域加强合作进行协商。习近平指出,欢迎周边国家搭中国发展的列车,彰显了周边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阶段,上半年,习近平先后访问巴基斯坦、印尼、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示,习近平出访线路正是按“一带一路”走向延伸,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去年5月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访问期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白则同意将中白工业园项目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项目,中国和3国累计签署各类合作文件和协议近90项。

  在巴基斯坦国事访问期间,双方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多项基础设施项目协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6年开年首访中东三国沙特、埃及和伊朗。中东之行为完善全覆盖外交格局添上关键一环。习近平主席访沙期间,两国领导见证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涵盖产能合作、航天科技、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等,特别是双方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两方面取得新进展;与伊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埃在2014年就已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伊、中埃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的: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这三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的态度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与各国携手发展的诚意,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伙伴关系就是例证。“习式外交”理念引领下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象征友谊与合作的“树苗”已蔚然成林。 

作者:杨晓霖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