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习近平的“三农”情怀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
这也正是指导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方向。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今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不仅是亿万农民的向往,也是总书记心之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进行基层干部作风调查的记者视频连线。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真正落到千家万户,必须抓好基层、打牢基础。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正是不断改进基层工作作风,鼓励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关键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10日,他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绿色农产品供给,更是迈向更高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夯实农业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年全国粮食总产12325亿斤,虽比上年略减,但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一场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青山绿水永续发展。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在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他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部署,并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
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掷地有声,明确了农村改革必须守住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仅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2013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伐木到护林,林场职工的角色转换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考察调研时,亲自登上插秧机,询问当地村民的收入、土地流转等情况。他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发展农业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他还强调,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总书记的殷殷期望,是脱贫攻坚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他还强调,在三江源地区限制或禁止开发,不是妨碍发展,恰恰是有利于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梦想和力量之源。(据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高敬、董峻)
编辑:栾美群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