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看看这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啥新变化
19.07.2018 10:33
本文来源: 半岛网
目前,我省有各类残疾人569.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5%。自2013年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省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工作有序开展。在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五年我省残疾人事业都了有啥变化。
寻求政策突破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今年5月18日,宁津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运营。当天,康复中心迎来17位需要康复治疗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都很好,孩子很快适应了。在县城让孩子接受康复治疗,比去外地更方便。”患儿家长张晓凤由衷称赞。
随着我省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山东各地积极落实有关要求,已建(在建)康复中心市级17处、县级132处,承担康复任务的定点机构429家,基本形成了健全规范、功能完善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是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五年来,我省不断健全残疾人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完善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山东省残疾人就业办法》,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山东省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作出制度性安排。
为切实减轻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家庭的照料、护理负担,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逐渐提标扩面,推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目前,47.2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享受生活补贴,81.3万名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搭建奋斗舞台 让残疾人绽放生命光彩
济南章丘官庄镇张庄村村民姜化家,因4年前的一起车祸造成截肢,被定为一级肢体残疾。无法劳动的他和患病的妻子只能靠低保、补贴过日子。2016年,济南残疾人创业合作社来村里进行收纳筐加工培训,让姜化家看到希望。“培训结束后不久,我接到了第一份活儿。济南市一家企业向合作社发出2万元1000个收纳筐订单,我负责其中一部分。”
由于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在我省贫困人口中,贫困残疾人占比较大。因此,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既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融入社会,达到扶贫扶志的双重效果。
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我省把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搭建奋斗舞台:开展“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等适宜从事的产业项目。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扶持666个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发展32个省级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省26.5万名残疾人脱贫,脱贫率达96.6%。
夯实组织基础 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健全的残疾人组织是维护残疾人权益、托举起残疾人梦想的有力保障。对此,沂源县鲁村镇肢体二级残疾人伊丽丽感触很深。去年,伊丽丽在镇上创办了一家榆木家具厂。公司成立初期,资金不足成了她最发愁的事。沂源县残联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她协调,为她申请了1万元无偿扶持资金。
“残联是‘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是残疾人的‘娘家人’。”为不断提升残联组织服务能力,五年来,我省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和“双百争创”活动,90%以上的乡镇残联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选聘乡镇(街道)专职干事2273名、村(社区)专职委员6.1万余名。全省举办各类培训班2496期,培训残疾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9.4万人次……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浓墨重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省残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省残疾人事业新局面,携手谱写残疾人美好生活新篇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张珍珍]
本文来源: 半岛网
19.07.2018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