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济南总人口840万人 城镇化水平75%以上
8月28日,入夜的泉城,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与深蓝的天空构成一幅蓝色画卷。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打造“济南色彩”,梳理城市色彩的脉络,探索属于城市的色彩体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多元和谐的美丽泉城。(陈长礼 摄)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社会公布版)》8月28日发布,济南将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2020年,规划全市总人口84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总人口67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430万人,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95平方米。
发展战略上,规划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城市布局沿东西两翼展开,严格控制城市向南部山区蔓延,适时跨越黄河向北部发展,优化旧城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全市划分五大生态功能区
规划提出,加强区域协作,构建以省会济南为中心,与周边淄博、莱芜、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省会城市群,建设完善以济阳、商河、平阴、章丘、莱芜市区、齐河、禹城、临邑、肥城、邹平、泰安市泰山区和岱岳区等周边区域为主的“紧密圈层”,以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5市市区为节点的“辐射圈层”,加强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衔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区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商贸物流等一体化进程,促进以济南为中心的7个城市的统筹协调发展。
全市划分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中心城城市建设区、山前平原农业区、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区、北部平原农林区5个生态功能区。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 将通过退耕还林、荒山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水土流失,并通过生态农业、生态小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心城城市建设区 加强对泉水的保护,彰显济南特有的泉城特色景观风貌;通过绿色隔离区、生态廊道和绿地斑块建设,形成美观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山前平原农业区 将加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小城镇建设,提高对中心城的支撑能力。
●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区 将以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基础,以黄河自然景观和现有的湿地、林木、草滩、沙滩为依托,加强生态林和湿地保育等生态保护与建设,保证区域生态安全。
●北部平原农林区 将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建设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农副产品供给区。
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山林绿化区以及重点生态保护防治区等区域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面积约588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2%,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控制。
市域城镇“一心、三轴、十六群”
根据我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市将构筑“一心、三轴、十六群”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 济南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带动山东省中西部发展崛起的区域中心。
●三轴 三条城镇聚合轴。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与产业空间布局相适应,向东、向西、向北形成沿济青、济郑和济盐产业聚集带的三条城镇聚合轴,提高空间集聚性,带动周围城镇发展。
●十六群 十六个城镇组群。促进组群城镇统筹发展,增强集合竞争力,以地域邻近、资源相似、产业相近为依据,组建城镇组群。规划形成十六个城镇组群,每一组群以中心镇或次中心城市为中心,带动组群内其他城镇共同发展。
市域城镇等级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包括:1座中心城市(济南中心城)、4座次中心城市,16座中心镇、30座一般镇。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六级,包括:
1座300—500万人一级城镇、1座50—100万人二级城镇、1座20—50万人三级城镇、2座10—20万人四级城镇、16座3—10万人五级城镇、30座1万人左右的六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五类,包括:
4座综合发展型城镇,16座工矿业型城镇,13座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6座旅游开发型城镇,7座市场带动型城镇。
规划指出,重点城镇发展包括以下地区:
——章丘城区 位于济青产业聚集带,发展重型汽车、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商务金融、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形成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泉水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发展为主。
——济阳县城 位于济盐产业聚集带,发展能源、机械、化工工业,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
——平阴县城 位于济郑产业聚集带,著名的“玫瑰之乡”,发展为济南工业生产配套服务的加工制造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及商贸物流等功能,形成现代化山水生态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23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南、向东发展为主。
——商河县城 位于济盐产业聚集带,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利用温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度假休闲、会议商务等功能,形成现代化新型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23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南、向东发展为主。
——市区市镇 将归德、仲宫、遥墙、桑梓店等13个市镇划分为南部山区西部、南部山区东部、空港、黄河北四个市镇组群。按照城市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市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市区市镇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以内。
南部山区西部市镇组群包括归德、孝里、五峰山、马山、张夏、万德6个市镇,2020年,市镇人口约17万人,建设用地约20平方公里;南部山区东部市镇组群包括仲宫、柳埠、西营3个市镇,2020年,市镇人口约12万人,建设用地约13平方公里;空港市镇组群包括遥墙、唐王2个市镇,2020年,市镇人口约15万人,建设用地约20平方公里;黄河北市镇组群包括桑梓店、大桥2个市镇,2020年,市镇人口约6万人,建设用地约7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范围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
中心城建设用地集中在北部黄河和南部山区之间的适宜建设区域,在现状城区用地的基础上,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规划范围向东扩展至市区边界,向西南扩展至长清城区。中心城规划范围由上版总体规划的526平方公里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
○“一城两区”○
中心城空间结构为“一城两区”。“一城”为主城区,“两区”为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以经十路为城市发展轴向东西两翼拓展。主城区与西部城区、东部城区之间以生态绿地相隔离。
●主城区 玉符河以东、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西、黄河与南部山体之间地区;
●西部城区 玉符河以西地区;
●东部城区 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东地区。
功能布局方面,主城区由腊山、党家、旧城、燕山、王舍人、贤文六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90平方公里。主城区将优化用地结构,强化政治、文化、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发展会展、体育、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建设腊山、燕山两个新区,疏解旧城的中心功能;加快王舍人、贤文两个片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西部城区由文昌、平安、崮山三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50平方公里。西部城区以发展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休闲博览、生活居住为主,形成现代化新城区。
东部城区由郭店、孙村、彩石三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0平方公里。东部城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加工业、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为主,形成现代化新城区。
城中村纳入城市居住
社区统筹安排
规划将城中村纳入城市居住社区统筹安排,并村综合开发,集约利用土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同步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活居住条件。2020年,规划居住用地约10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6%,人均居住用地25.4平方米。
住房保障方面,规划保障性住房通过政府新建、购置、配建和用工单位自建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进一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条件,解决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定向开发方式,保障城市公益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所需的安置用房建设。
近期,规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6万套,以保障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布局应满足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布点均匀、环境良好的要求,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E建立三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规划提出,以保护古城商埠及其传统文化为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古城保护方面,在以古城为主体的泉城特色标志区,重点保护整治“一城一湖一环”(古城、大明湖、环城公园),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古城的街巷肌理和泉池园林水系,增加开敞空间。
商埠区保护以“三经六纬、一园十二坊”(包括经纬道路、中山公园、典型街坊等)为保护整治重点,维持小格网街道格局,保护典型街坊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新建建筑保持与传统建筑相协调。
泉水保护方面,为加强泉水出露区以及地下泉脉流径保护,将划定以72名泉为重点的泉水出露区的保护范围和控制范围。禁止填埋、占压、损毁名泉泉池、泉渠及其人文景观;禁止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与名泉保护无关的建设。在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百脉泉、洪范池等泉群的泉水出露区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基础施工限制采用箱形基础;禁止建设有碍名泉风貌的建(构)筑物。禁止建设可能对泉脉流径造成破坏的深基础工程。
规划保护3个历史文化街区,即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历史文化街区。
此外,在整体城市风貌特色上,规划保护“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的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南北以自然山水为特征、东西以城市发展时代延续并与南北山水融合为特征的城市格局。严格控制风貌带内重点地段的建筑高度。大明湖周边地区高度控制:北至胶济铁路,控制高度由南至北为24—50米;东、西分别控制至东、西护城河以外约200米,控制高度由内向外为18—36米;南至泉城路,控制高度由北至南为15—45米。保护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间“佛山倒影”的故有景观,控制视廊内的建筑高度,满足大明湖北岸至千佛山一览亭以上山体的通视要求。
作者:付晓峰   网络编辑: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