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人才中心已暂停个人集体户口挂靠业务

15.04.2015  11:13

    新华社撰文调查集体户口挂靠费、管理费收费乱象 北青报记者追踪发现——

  化工人才中心暂停个人集体户口挂靠   本报讯(记者 解丽)“新华视点”日前撰文称,各地均存在人才中心收取集体户口挂靠费、管理费的现象。其中北京石景山化工人才中心挂靠集体户口需交纳5000元挂靠费和每年2400元的管理费。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该中心已经暂停了个人集体户口的挂靠业务,对暂停原因说法也并不统一。     4月13日,“新华视点”发文称,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多个城市,均存在人才中心收取集体户口挂靠费、管理费的现象。同时,对于集体户口挂靠的收费,各地没有统一标准,差异巨大,甚至在同一城市也收费不等。文中指出,石景山化工人才中心,挂靠集体户口需交纳5000元挂靠费和每年2400元的管理费。   据了解,新华社文中所称“石景山化工人才中心”是指位于石景山区的化工人才交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而据其官网介绍,该中心是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复的在全国范围内为化工和相关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事业单位,为国资委所属,并持有人社部颁发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书。承担着为化工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综合性公共服务职能,同时为适应化工和相关行业人才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市场服务。在其主营业务中提到了存档人员集体户口的管理。   昨日,北青报记者致电该中心,表示想以个人名义将户口进行挂靠。工作人员很犹豫地表示,中心确实可以办理这样的业务,但刚刚暂停办理,“你可以先留下你的电话,等恢复了再联络你。如果你着急,就试试别的地方或过两天再问问。”“什么时候的事?”北青报记者追问,“就刚刚!”工作人员答复。谈及暂停原因,此工作人员说:“现在接收户籍卡有点难办,我们现在有压力,所以被要求暂停。”当北青报记者追问究竟是谁要求暂停的,工作人员有点急,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北青报记者拨打了另外一个电话后得到的暂停理由则是:接收的材料要有所变更。   而对于挂靠的费用,两名工作人员都只提到暂停之前一年要缴2400元的管理费,对于5000元的挂靠费并未提及。当北青报记者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费用时,二人都表示要视需要什么服务再定。   调查   朝阳海淀房山等区人才中心均不收管理费   在“新华视点”的文章中列举了不同省市对落户费收取的不同数额,少至几十多至数千。   而北青报记者近日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挂靠费或是管理费额度差距如此之大,实际上是缘于将两种不同的业务进行对比:一个是针对存档企业开立的集体户口,相应的费用由企业出具;另一种则是针对个人开立的集体户口挂靠,这种挂靠的收费相较于前者会高出数倍。   根据北青报记者调查,本市包括各区县人才中心在内的公共人才机构,只接收企业户,对于个人挂靠一律说不行;对于经营性的人才机构,也仅有少数机构会受理个人户的挂靠,费用方面没有统一标准。   对于公共人才机构,在接到个人挂靠的询问时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接收。而他们所能接收的只是:本辖区内的存档企业所接收的经人力社保局审批进京的应届毕业生的户口。   包括朝阳区人才中心、海淀区人才中心、房山区人才中心等在内对于集体户口的管理均为免费;而东城区人才中心则每月会收取户口管理费20元。   什么人需要进行个人集体户口的挂靠?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而言,应届毕业生拿到进京指标,要到接收单位进行落户。接收单位有资质接收集体户口时,就直接落至该单位;如果无权开立集体户口,就只能在委托存档机构开立集体户,个人也就落户到存档机构。   “但如果该毕业生在没有买房前就跳槽,按照相关规定,肯定要将户口从原有的集体户口中迁出,但又因为无房而无法落到街道、派出所等地,这时候,就需要个人户口的挂靠了。”该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寻找新的机构挂靠的时候,这些机构可能就会要求其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   经营性人才机构 户口管理费不一   类似于化工人才交流中心,北京还分布着一些部委所属的人才中心。   在北青报记者调查中,这些人才中心对于个人户的挂靠也多数说不行。像科技部科学人才交流中心、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中智公司等就拒绝个人户。而对于企业的集体户,收费有的是每人每月50元,有的则表示无法电话告知、建议现场咨询。而像中科院的人才中心,网上流传着可以个人挂靠,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北青报记者同时发现,一些社保服务类企业,集体户口的挂靠是其主营业务。一家名为易捷海通的社保服务企业对个人户口的挂靠收费以三年计,包括档案管理费在内共计19600元。当北青报记者表示要从原单位跳槽,工作人员说:“这好办,我们这边开具个接收证明,你的户口和档案会转过来了。”据其介绍,该公司也是在中科院人才存档并开立了集体户,“档案管理费是每月20元,三年共计720元,每年还要上交中科院5000元户口挂靠费,三年共计15000元,这样算下来,我们三年也就收了3000多元,不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