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近年来,鲁东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126人才建设工程”为引领,积极推进优秀博士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深化岗位聘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大力加强优秀博士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显著优化
学校于2009年启动的“126人才建设工程”,提出了到2015年底师资队伍博士达到600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通过公开招聘和外出攻读两个途径不断扩大博士数量。公开招聘方面,调整招聘政策,突出招聘重点,年度人员编制使用计划以招聘博士为主,基本用于引进专业教师,并向工科、应用学科以及新办专业倾斜;加大招聘宣传力度,拓宽招聘渠道,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海外版》《神州学人》等媒体发布人才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专场人才招聘洽谈会,充分利用每年召开一次外出攻读博士座谈会、新进博士教师座谈会的机会扩大招聘宣传,促进“以才聚才”;针对部分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博士紧缺的情况,组织部分学院选定高校专程外出招聘;严格招聘标准,确保招聘质量,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在坚持基本政治业务素质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面试采取试讲、答辩、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重在考察应聘博士的能力和水平。4年来,共招聘和引进教师216人,教师总量净增加115人,增长率为9.8%。招聘教师中,博士185人(海外博士22人、博士后9人),招聘人员中博士比例占85%,其中2013年招聘博士60名,占年度招聘人数的80%(海外博士9人、博士后3人)。进修学习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带薪学习、无息借款、补拨单位津贴等措施,鼓励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近4年以来,全校有115名教师到国内“211”、“985”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有32名教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充分利用国家、省“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以及各类留学基金,每年选拔推荐15名左右中青年博士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访学。截止2013年底,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31人,占教师总数的33.9%,较2009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学科、专业间的结构与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大力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学校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既要有中坚力量,更要有领军人物。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对学科发展、团队形成、成果产出、人才培养等具有强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力度。借助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的实施,通过选拔和推荐,2010年以来成功获批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20人次,较之2009年增长111%。其中,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2人。上述人员中,2013年以来新增的有9人,特别是引进了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实现了学校国家级人才的重大突破。目前,全校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38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5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2人。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组织实施了 “126人才建设工程”第一、二层次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工作,选拔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3名,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10名。高层次人才数量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三、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11年,学校推行了以岗位设置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改革和以岗位津贴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了以“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基本要求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树立了“一流人才,一流岗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用人和分配导向,为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实现了用人机制的平稳转轨,形成了岗位设置、调整、竞聘、管理、考核为一体的制度体系。
2013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巩固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成果,根据事业发展状况和需要,积极与省主管部门沟通,完成了学校岗位设置调整方案的论证和申报,并通过了专门核准,教师系列增加教授岗位19个,副教授岗位44个;辅助系列增加正高级岗位4个、副高级岗位26个,进一步改善了岗位设置的数量和结构比例,为学校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争取了一定的岗位空间。根据省主管部门的岗位核准意见,修订了《鲁东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实施意见》,在对校内岗位设置进行统一调整的基础上,按照聘用合同中规定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任期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了全校各类各级岗位首个聘期期满考核和第二个聘期的聘用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岗位考核和聘用的激励约束功能。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制定出台了新的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和专业技术岗位第二聘期任期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以任期目标和任职条件为牵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与岗位聘用相衔接的岗位考核、晋升体系。目前,全校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岗位人员比例分别为:80.5%、12.8%、6.7%,教师岗位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64.3%,岗位类别间人员的结构比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巩固岗位设置管理聘用制度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对原有工资体系进行了梳理、规范和调整,上调了基础性岗位津贴标准,完善了奖励性岗位津贴分配办法,更好地体现了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导向,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情。(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