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亿元提升改造中低产农田

11.12.2015  09:49
>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2015年我省新建高标准农田834万亩,结合日前我省出台的《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我省将在规划期内多方筹措495亿元资金提升改造中低产农田,最终实现新建3298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任务。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我省农田资源丰富。据统计,当前我省农用地面积173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2%,其中耕地11450万亩,基本农田1003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7.6%。

  我省土壤总面积为1725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2.8%。以农田土壤类型划分,棕壤土类2532万亩,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褐土土类2538万亩,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潮土土类6646万亩,主要分布于鲁西北黄泛平原区等;砂姜黑土土类764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周围和鲁东丘陵区;粗土土类3415万亩,主要分布在全省中低山和丘陵坡地;其它土类1364万亩。

  “十二五”以来,我省持续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业农机提升等重点工程,为我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强力支撑,到今年我省已实现粮食“十三连增”。

  农田建设条件也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当前我省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41座,小型水库6212座,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214.5亿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22万亩,“旱能浇、涝能排”农田面积639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6。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改造中低产田754万亩,新增耕地超过188万亩。

  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成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61所,国家级科研平台109个,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系)237个;粮食良种覆盖率99%,亩产达到823.8斤,去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17%。

  当前,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截至去年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即便如此,我省农田建设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渠道分散建设标准不一以及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最大硬伤。据统计,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率尚不足50%,末级渠系改造率不足40%,全省仍有近3000万亩农田缺乏灌溉条件。耕地质量方面,重用轻养、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全省化肥、农药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偏低,去年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尚不足30%。配套方面,我省部分现有有机耕道建设标准不高,难以满足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农机作业;农田防护林网体系仍未完善,整体防护效能不高。

  因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迫在眉睫。“虽然我省农田整体建设水平较强,但受规划不一、资金分散、建设标准不一致等影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速度、规模、质量离实际需求和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制订全省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标准、进度、规模和投资来源保障措施,十分必要。”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宋伟说。

  据《规划》分析,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按当前粮价计算可增加产值240元,全部建成可增加全省农民收入约80亿元,并节约1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以及约50万吨化肥。我省将通过对《规划》的有力落实,努力实现“藏粮、藏菜、藏果”于地。

  此次我省出台的《规划》特别强调后续管护。据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单昆介绍,我省将依托国土资源遥感“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等,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录入监管系统,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落实到“一张图”上,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动态掌握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建后管护和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变化情况。(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