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从儿童抓起的济南实践

28.06.2016  10:56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月22日,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校外教育阵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暨华东区域级重点课题《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该课题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规律,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整个课题实验历时两年。结题研讨会上,其研究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以德育目标为经,以传统文化知识为纬,构建适合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编钟敲响千年古乐,古琴伴起悠扬旋律,笔锋蘸墨挥洒汉字古韵,茶香满室萦绕书声琅琅……6月22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华文化体验基地,看到学生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赏乐、习字,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浸润下读圣贤书,一股“儒雅”之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将少年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和活动实践。中心开展的《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经典名篇、六艺内涵、国粹要素、地域文化等60余个基地体验项目,并且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探索校外传统文化教育规律与科学模式,形成了三类四维度系统的系列国学课程内容(经典诵读、古诗文研习、中华艺能体验三类课程内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四个维度的德育目标课程内容主线),编创了12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丛书(教材),让儿童在德育目标经度和传统文化知识纬度构成的体系框架中学习,达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中“落地生根”,从而引导其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高度与宽度,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使其成人成才。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书记王琳说:“中心作为校外教育阵地,秉承‘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理念,目的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少年儿童的心中,‘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创建基地、自编教材、创新实践,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身着汉服、峨冠博带的孩子们,口中是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经典诵读声,似是古时杏坛场景的再现,这是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体验区的一幕。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给学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方法的理解。为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参与体验,亲近传统文化,2012年6月,“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在中心筹建落成投入使用,不断完善、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体验区、诗乐书画体验区、中华文化现代方式体验区、茶棋文化体验区以及中华医学体验馆、赏石艺术体验馆等六大区域60余个体验项目,形成了基地建设结构模式,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们最初选择让孩子来中心学习国学,就是因为孩子在基地体验时能够真的产生兴趣,他可以穿汉服、拿毛笔、学茶艺、辨草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他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被传统文化的氛围所吸引。”

  除了创设环境,2015年3月,中心还根据儿童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构建了两型四类课程体系框架,即普及型短课程、普及型长课程、提高型短课程、提高型长课程,并以4-5岁、6-7岁、812岁三个年龄段特点划分,分别在中心幼儿园、尔雅轩全日制国学班和周末国学班三个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同,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会出现“读”和“诵”两种学习层次教学目标要求;古诗文研习课程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会出现“必修”和“选修”两种选择;中华艺能体验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会出现“体验”和“研习”两种学习模式。因龄施教让不同年段、不同认知的儿童不同深度、不同层次地学习,让孩子们乐学经典、传承文化。

  为更好地激发少年儿童“乐学”国学的兴趣,中心还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创造性地编纂了一套既有趣有创意、又有用有深意的国学教育丛书(教材)。中心邀请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联手万松浦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幼儿教育专家,组建起一支高水平教材编写团队。团队按照4-12岁年龄段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纳入一个整体的童话故事中,设计了“多思猫”和“好奇兔”的卡通形象,并配以原创插画,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多元评价、家校联动,传统文化教育“三位一体”,形成孩子、家长、老师的“思想共振”

  让少年儿童接受良好的国学教育,拥有优秀的国学教师是基础。中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家指导、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听课评课、技能展示等专业化培训,形成了一次课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指导用书和国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师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质量达到国学教学要求。

  为让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中心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国学智慧成长评价表”。评价表的建立可反馈学生在家的执行情况,跟踪孩子能力的变化和行为落实,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分析,通过这种家校互动的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共同成长的目的。除了联动家庭与课堂,中心还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免费开放中华文化体验基地,秉持“知行合一”的思想,通过体验性参观、专项系列短课程、亲子家庭式陪伴体验和传统文化公益送课等形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联动,形成传统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共同体。在社会媒体和中心网络平台的大力宣传下,基地先后接待团体、个人、家庭公益性体验达到万余人次,营造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围绕课题情况,专家们在参观考察后表示,中心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它揭示了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校外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重要性,为校外教育阵地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更好地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提供案例支持和理论支撑,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值得大范围推广和实践。

作者:刘钦涛 刘青   网络编辑: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