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6.11.2015  02:4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提升,粮食生产5年跨上两个千亿斤台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连续两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同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有新突破,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有新进展,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28万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的比重超过30%。农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增速连续5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3.33∶1下降到2014年的2.92∶1。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业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比较滞后,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三个日益突出”:一是农业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日益凸显,资源要素的弦越绷越紧,农业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产品库存增加与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存在脱节,农业全产业链还未形成。三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成本正处在“上升通道”,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在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十分突出。

  “十三五”要按照《建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

  《建议》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大约为14000亿斤,还有2000亿斤左右的缺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要把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粮食产量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但粮食产能必须确保巩固提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前我国中低产田约占2/3,大部分还是靠天吃饭。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二)更加注重优化农业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推动主产区建设核心产区,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三)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向好,目前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6%以上,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问题隐患仍较突出。要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产出来”,主要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一大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出来”,主要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加大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要靠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积极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通过改革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化,开展深松整地作业,重点突破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棉花及甘蔗机收等瓶颈,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五)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020年做到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条件下,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10亿亩。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药、化肥、农膜减量使用,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污水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六)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

  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要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

  (七)更加注重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内需要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节奏,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三、确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信息引导,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离不开政策支持。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持续增加农业投入。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要坚持“三农”投入只增不减,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等。

  二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保持农业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政策,加快建立与农业转方式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体系。推动新增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建立鼓励绿色发展的补贴制度,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三要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搞好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以及市场信息监测综合平台建设,改革和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

  四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有效方式,抓紧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以及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改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五要强化农业保险支持。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目录,加快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探索扩大养殖业保险。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议》部署要求,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不断开创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