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对A级景区进行"全面体检" 力保金字招牌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山东A级景区“全面体检”,督促各地文旅部门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全省A级景区质量的提升,力保金字招牌。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2019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通报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和处理情况,对2019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宣布,对5A级景区乔家大院予以取消质量等级处理,对包括峨眉山、石林在内的6家5A级旅游景区予以通报批评处理,限期3个月整改。这是我国对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评定管理以来,第三次对5A级旅游景区作出取消等级资质的处理。
对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划分、评定管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旅游业标准化管理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旅游业逐步走向标准化、国际化和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旅游景区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旅游景区标准化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A级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长,重建设轻管理、重创建轻维护等现象却慢慢滋生。据了解,本次复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资源保护、游览设施、环境卫生、厕所革命、安全管理、讲解服务等方面,基本上都是管理问题。
针对摘牌警示和加强景区管理的问题,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认为,A级景区标准化管理实际上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要坚持这几条:评审时把紧“安检门”,日常监管常念“紧箍咒”,经营服务时刻“绷紧弦”。他指出,旅游景区等级评定一定要严格把握标准,把评定标准作为旅游景区的“安检门”,有一丝一毫的差距都不许过关,决不能“先上车后买票”。只有把好入门关,才能保障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社会公信力和行业威信度。
王德刚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动态化过程管理,防止出现创建单位“创建成功后松一松、停一停”的错误想法和做法。本次被处罚的景区中,有的曾被公认为行业标杆,是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但也出现了思想松懈、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因此,旅游景区等级管理要把评定标准作为“紧箍咒”,在日常监督监管过程中,做到有线索必查、有问题必纠。
此外,质量等级标准还应该像一根弦,这根弦要时时刻刻绷紧,就必须建立一种常态化监督监管机制。例如每年按比例抽检、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专业复核与专业指导相结合,用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使每一个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者时时刻刻绷紧“标准弦”和“质量弦”,时时刻刻把质量等级标准当作景区安全线和生命线,丝毫不松懈。
今年4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全省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从7月份开始,围绕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全省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检查、A级旅游景区复核验收等工作,准确把握重点,聚焦薄弱环节,找出存在严重问题的旅游景区,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景区马上整改。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表示,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引导全省各A级景区强化精品和品牌意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二次消费能力,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鼓励各地注重突出景区特色,提升管理服务的水平,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和景区经营环境建设,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维护良好的景区环境。同时,督促景区完善安全保障和旅游救援设施、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推动景区管理规范化,对存在问题严重、整改又不到位的景区坚决予以降级或摘牌。(刘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