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2岁男子痴迷公益23载 志愿做终身义工
河南濮阳42岁男子方红,从1993年开始尝试做公益至今,坚持了整整23年,从公益前沿逐渐到公益背后,从业余到职业,遇到过挫折,也产生过动摇,自我调节之下,他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如今,他发心要做一名终身义工。方红称,人活一辈子,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社会有什么需求,找到了职业和梦想的结合点,就要好好干一番事业,不仅自己会终身去做公益,而且还要培养下一代去做。
6月12日,记者在郑州见到方红时,他正在给几名初涉公益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只见他援引一些实例,滔滔不绝,激情飞扬,听者也如醉如痴。培训结束,接受采访时,方红坦言,最初自己走上公益之路,是因为感恩。
方红回忆说,父母都在油田工作,1981年,自己刚6岁,父亲意外因工受伤,高位截瘫,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所幸单位安排治疗、护工等,还有很多职工给家里送米送面,帮扶照顾自己和哥哥的学习、生活,家庭才得以维持。
“父亲瘫痪在床28年,生活在残疾人家庭,我体味到生活的不易和辛酸,也体味到了被关爱的温暖。”方红感触良多:“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们家就会家破人亡。”
特殊的经历,让方红暗暗定下目标——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1993年,在中原油田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方红就和两名同学一起创建了学雷锋小组,义务做失物招领和义务送信等。1994年毕业从事工作后,他还业余做公益,成立了爱心社,开办过中小学生心理服务信箱、青少年心理热线等,开展过助学和图书捐赠活动。2001年,他建起濮阳恩来公益办公室,关注青少年社会实践,进行图书募捐。2008年,方红开始专职做公益,创建郑州恩来公益办公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免费培训志愿者,倡导公益等。
“我觉得,专职才能专业。”方红说:“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希望通过公益的方式,打破不信任的坚冰,推动社会诚信和互助的模式。”
实践中,方红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缺少志愿者、缺少资金支持、缺乏社会信任等,“三缺”是最大的困难,受到质疑和冷嘲热讽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还被人误解为“傻子”。曾经为了筹措资金,他忍痛卖掉一套房子和一部车。他曾自嘲说,自己是凡人,头疼过,失眠过,也动摇过,但往往是休息休息,第二天又继续干。
2011年,方红的公益组织得到北京一家公益基金会的支持,每年资助10万元,可连续资助3年,困难局面得到转机。如今,方红的公益组织覆盖了河南10个地市,其中仅募集善款物资就累计320多万元,募捐图书几十万册,在内蒙古、河南等农村小学建立多所爱心图书室,使众多贫困学子受益。
“我特别感恩那个基金会,在我们最艰难时给了我们支持。”多年之后方红回忆起来,仍然提醒很多后来者,要想挣钱,千万别干公益,太艰辛,太困难。
从奔跑在公益前沿到渐渐转身到幕后,致力于策划公益项目,开展公益演讲和培训,经常在各地奔波,23年来,方红从工作之余做公益到专职做,他把公益当成事业越做越大,公益组织和他个人均先后获得了众多奖项。作为一介草根,唯一支撑他的就是一腔热情。
“人生就是不断修行的过程,我觉得做公益是修行中最开心的一条路,不说假话,这个行业特别透明,特别简单,能解决一些社会矛盾问题,还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很开心,所以自己一直坚持了下来。”
现在,方红的公益组织有理事捐款,虽然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多了,但也需要精打细算,有时候也有一些收费性的公益项目。在他眼中,志愿者目前所处的环境好多了,民众的认识也增强了,而他也有了更高的目标。
方红介绍说,自己进行过相关了解,职业公益人在在发达国家有很多,但在中国还很少,国内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公益事业发展很好,河南还相对薄弱,这是一项朝阳行业,将来发展好了,会解决很多人就业,也会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我会终身去做公益,而且还要培养下一代去做。”方红表示:“说做终身义工是想给自己一个定位,人活一辈子,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社会有什么需求,找到了职业和梦想的结合点,就要好好干一番事业。”
为了痴心的公益事业,方红经常在濮阳、郑州两地跑,经常到国内各地交流访问,甚至有时还带着年幼的孩子体验感受公益,对此,妻子不仅没有怨言,反而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支持。方红说,妻子是水晶一样的女人,物质要求很少,让自己前行没有任何压力。
无疑,在追梦的公益之路上,方红是幸福的,他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记者 门杰丹)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