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区农业局五项措施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火墙”
一是抓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学习培训班,提高执法人员和农资经营人员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宣传方式灵活多样,借助市、区手机短信平台、“12316”三农服务热线、各级农业信息网站、市“农业一线”和区“三农天地”新闻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借助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农业项目的实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送到农村、基地和园区,增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法制观念、自律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抓示范培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沾化冬枣、草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培训技术指导员70人、科技示范户700户,辐射带动农户14000户,全面提升农民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抓好4家市级示范区(下洼、利国、冯家、黄升)建设,力争年内再打造1-2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杀虫灯、防虫网、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通过实验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技能。
三是抓规范完善,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规范完善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培训,切实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行农药登记备案制度,对农药经营实行“条形码”管理,年内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拓宽“条形码”监管范围,实现对化肥、种子等其它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对区农产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扩项认证,农残检测范围由22项增加为58项,达到国家实验室标准;同时,指导各乡镇、园区、基地加快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步伐,配齐农残速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实现“区—乡—基地”立体农残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二维码”标识,使农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生长环境、采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实现监测与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古城禾丰园和下洼冬枣研究院的物联网建设,将农产品生产管理信息植入“二维码”,努力实现园区冬枣“农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追溯。
四是抓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坚持将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来治理。借助国际良好棉花种植示范、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等农业项目实施,进一步控制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推广沼液沼渣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切实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定期对辖区内农资生产销售业户拉网式普查,确保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继续实行瓜果菜农残月监测,逐步加大农残例行监测次数和覆盖范围,并定期通报检测结果;同时,指导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残检测,确保农残抽检合格率98%以上,年内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五是抓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年内“三品”认证总数突破60个;督促指导各乡镇(办)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泊头环海蔬菜、冯家西瓜、下河草莓等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坚持认证与监管并举,严格“三品”产地认证和产品标准认定,规范认定程序,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三品”认证的有效性、公信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