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区作业,面对“拐点”的抉择

06.07.2016  00:38

  

  图为 日前,高青县良田农机合作社社长阮智永跨区作业归来,他借机械维修保养的时机,与机手们分享跨区作业经验。(张洪 摄)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各地农业机械保有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僧多粥少”的呼声越来越响,市将近20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农机跨区作业“拐点”乍现。

  面对新形势,淄博市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破解困局,农机部门着力探索和完善农机跨区作业的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今年我市的实践再次表明,创新驱动,以“”应“”,农机跨区作业之路“柳暗花明”。

  日前,高青县唐坊镇于家村农机手于爱文从天津、河北等地跨区作业归来,难掩心中的喜悦。“今年的收入比去年还好,而且多干了一站,总共收了1300多亩,净挣4万多元。”于爱文高兴地说,“别看揽活的机械多,只要准备足、有订单、组织好,服务跟得上,照样挣大钱!”据市农机局初步统计,今年三夏全市有59支跨区队伍、49支服务队伍、3002台小麦联收机参加了跨区作业,完成机收作业面积160万亩,作业收入达1.04亿元,单车平均收入3.46万元左右。

  机械跟着“订单”走

  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作业成本上升以及小麦收获期集中等现实问题,如何保证跨区作业收益?“订单作业”成了破题的“金钥匙”。

  为组织好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淄博市农机部门提前部署、科学安排,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落实作业地域、时间、价格等,签订作业合同300余份,为我市农机跨区作业赢得了主动和先机。全市共组织3002台小麦联收机,从5月底开始陆续分赴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外省及省内多地参加跨区作业。

  在今年全市参加三夏跨区作业的机械和麦客中,高青占了近三分之一。为了拿“订单”,该县农机部门除了实地考察、电话洽谈外,还通过“互联网+”广泛联系业务,签订跨区机收作业协议。与此同时,一些脑筋活、善经营的农机手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尝试利用互联网获取跨区作业市场信息,网签作业订单,形成了“网络麦客”队伍。

  今年高青县共组织700余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机收面积55万余亩,实现作业收入3000余万元。该县除了河南驻马店、漯河、周口、商丘和安徽阜阳、亳州等传统市场外,还将业务再向南延伸了数百公里,到了河南与湖北交界地的南阳市,向北到了天津、河北,并开拓了内蒙古、东北等新市场。

  桓台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据县农机部门介绍,农机跨区作业一直是该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主渠道。今年该县以“订单引路”,科学规划,搞好机械分流,采取“分机型、分批次、分地域”参与作业的办法,适应各地市场需求,避免机手盲目行动,提高作业效率,实现跨区作业收益最大化。今年全县农机跨区作业共收获小麦21.6万亩,农民增收760万元。

  高青县作为淄博市农机跨区作业大县,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每年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达300多元。县农机局局长赵晓波认为,“订单作业”一方面避免了机手之间为了抢生意相互压价、恶意竞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机械扎堆无活干、麦地空闲无机用的现象。通过开展“订单作业”,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牵头挑大梁

  在跨区作业组织形式上,淄博市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和机械优势,并一改过去“大兵团”出征作业模式,采取合作社组队、小规模移动、分散作业,使作业队伍好联系、好协调、有活干,保障了跨区作业收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合同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跨区作业的组织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高青县为例,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8个,入社会员367人,拥有各类机械1480台,其中联合收割机500台,各种配套机具459台。该县成立了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联合体为主的跨区作业队,开展“订单作业”,提供“五统一”管理服务,确保了跨区作业效益和机手权益。

  高青县良田农机合作社社长阮智永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社,今年他与几个合作社组织了50多台车,通过县农机局提前拿到了3万多亩机收作业“订单”,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地点直接去作业,省时又省力,还实现了收益翻番。阮智永告诉记者:“我每天能有10分钟空闲时间就算很好了。因为社员的作业路线要安排,机器要调度,大事小情社员们都依靠合作社,都来找我。”在跟随合作社参加跨区作业的社员眼里,阮智永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出来闯世界的坚实后盾,有他在,社员们作业起来心里就很踏实。

  与有组织的跨区作业相比,散机跨区作业往往靠个人主观而定,与作业地农机配比不合理,单机作业效率低,影响整体作业进度,也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减少了农机收益。“前两年俺单枪匹马走南闯北,信息不灵,找活费劲,丢掉了许多机会,收入大打折扣,作业安全也没有保障。加入合作社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俺只管收麦,其他都不用操心,作业效率很高。一个麦季就能收入3万多元,比俺以前单干多挣三分之一的钱。”良田农机合作社社员庄仁庆深有感触地说。

  临淄区今年共组织8个跨区作业队、100多台机械参加跨区作业,作业面积8万余亩,出省跨区作业呈现作业面积大、收入高的特点。“我们合作社有10台车出省作业,5月18号开始出发,首站到了湖北襄阳,然后一路北上,途经河南南阳、周口和山东菏泽等作业地,然后按时返回临淄。”临淄区齐农乐农机合作社社长崔善平介绍说,“临淄本地小麦抢收结束后,又去了周边的寿光、诸城等地,一般机手毛收入4到5万左右,优秀机手毛收入达到7至9万元。

  抓住品牌这个“

  对于农机跨区作业来说,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质量和品牌的竞争。近年来,淄博市着力强化跨区作业队伍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争创“明星服务队”活动,带动了全市跨区作业队伍比、学、赶、超,涌现了高青梁峰、桓台利众、临淄朱台等19支省级明星作业队。这些作业队依靠良好的服务质量和口碑,赢得了外地农户的欢迎,也整体上提升了淄博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的声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市农机跨区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今年全市“三夏”开机仪式暨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现场会上,市领导为明星跨区作业服务队授旗,明星跨区作业服务队代表向全市跨区作业队伍发出了《文明跨区作业诚信优质服务》倡议。

  桓台县1995年开创了全省农机跨区作业的先河。“我们桓台县跨区作业服务队坚持讲文明、讲信誉、讲质量、讲服务,树立了桓台农机的好品牌。尽管当下作业市场竞争激烈,个别地方甚至有抵制外来机械的现象,但我们桓台农机一直很受欢迎,当地老百姓都很热情,对咱们的作业质量非常认可。虽然今年跨区机收作业价格有点偏低,但我们的作业地点集中连片、作业亩数多,机手的收入依然很可观。”桓台县凤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昌家告诉记者。

  高青县良田农机合作社社长阮智永告诉记者:“好品牌靠的是过硬的质量和服务。通过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作业质量更有保证,一些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抢着和我们签合同,活多了,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今年我社的每个社员跨区作业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淄博日报 王克鹏 通讯员 韩峰 翟福勇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