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 重点整治村庄环境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耿庆海发言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山东网10月21日讯 (见习记者 孟宝乐)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25号文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落实措施。
记者了解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4]25号文件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山东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25号文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耿庆海介绍,《实施意见》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分阶段提出6项工作量化目标,重点实施6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在全省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即到2015年底,一方面各市、县(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完成批复备案工作;另一方面实现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到2017年底,完成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到2018年底,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到2020年底,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耿庆海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提出了在全省开展大规模、全方位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具有硬指标、硬任务、硬措施,标志着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重点提升、优化提效的新阶段。
按照《实施意见》,山东将重点实施六个方面的27项工作:
(一)加强规划编制,严格规划实施。建立完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编制《山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5-2020年)》;逐步引导村庄人口向社区聚集,2015年底前,各市、县(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经当地政府批复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乡镇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或整治规划,到2020年,全省村庄规划要实现全覆盖。
(二)实施住房安居工程。鼓励农村住房建设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型墙体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建设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绿色宜居农房。加快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提升农房抗震防灾能力。同时,改造农村危房属整体危险(D级)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对于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众,可通过政府统一建设、空置房置换等方式,帮助其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到2017年,完成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东平湖、微山湖区2010户渔民上岸工作。
(三)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2015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搞好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场所绿化,加强林地、湿地、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同时,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庄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设置路灯,主次道路必须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渠应与道路硬化同时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封闭、畅通。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20年,具备条件村庄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到2020年实现省域重要河流湖泊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全省村庄污水处理率达到35%,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改厕步伐,到2018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乡村旅游点应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并采用环保锅炉、太阳能、土暖气、天然气、地热、碳晶、秸秆气化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地区供暖设施建设,推广外墙保温和隔热断桥中空玻璃门窗等新型墙材,改善农房冬季保温效果。
(五)实施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工程。完善配套村办公室、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村档案室、村广播电视室、村警务(治安)室和村多功能室(农民夜校)、游客服务中心等。同时,加强教育设施建设,3000人以上的社区至少建设1所标准化幼儿园。按照标准化卫生室进行建设改造。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村,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幸福院。到2020年实现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此外,农村新型社区场地重点实施硬化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或门球场)和乒乓球台,预留其他乡村民俗活动的场地。根据实际情况,中心村必须设立户外体育运动场,实现行政村公共体育建设设施全覆盖。
(六)实施特色村庄保护工程。根据村庄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村容村貌。同时,建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编制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建立村庄保护档案,重点保护开发500个左右的传统村落。到2020年,重点打造1000个休闲观光游、民俗文化游、农事体验游、养老养生游等特色景观旅游村;并开展“宜居村庄”创建工程,到2020年,建设1.8万个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