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垄断不可有监管不可无
摘 要:近日,交通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围绕最近舆论热议的出租车议题,《意见》明确指出了改革方向:反对垄断,出租车市场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
近日,交通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围绕最近舆论热议的出租车议题,《意见》明确指出了改革方向:反对垄断,出租车市场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
出租车行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改革更牵扯到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但根据出租车一路走来的经验可以得知,改革至少应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垄断不应存在,但监管不能缺失。
历史沿革
看看济南出租车这几十年来驶过的“路”
由于经常出差,老陈是机场与火车站的常客,尽管自己有车,但往往还是打车更方便。1993年,老陈还是“小陈”的时候,他从枣庄来到济南读大学,第一次尝试了“黄面的”。那一年也恰好是《济南市客运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年。20多年来,老陈一路见证了济南出租车所驶过的道路,这是一条从自由散漫没人管、到遍地开花挣大钱、再到挂靠公司交份子钱的“黄—红—青”变奏曲之路。
济南出租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那时候的数字是20辆。1988年济南市客运管理处成立,全济南的出租车数量为200辆。
1993年前后,“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开黄面的之花。济南的出租车行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到1997年,全城出租车达15700辆,出租车公司176家。在这种繁荣之下,却是行业的混乱与无序。
时隔多年,老陈还对当时的打车情形记忆犹新:车里除座位外还放有两条长木凳,最多时候甚至坐过7个人;不仅每个人的行李都能塞进去,有时候还能塞进一辆自行车;车况很差,冬天透风撒气,夏天大汗淋漓;司机经常欺负他们是外地学生,从火车站到山大新校,能绕到北园大街再回到山大南路;计价器形同虚设,价格基本靠“谈”,“第一次从解放桥打车到学校,5块钱的起步价,司机要了我们20块钱。”
跑了十六年出租的老的哥赵先生说,当时整个行业缺乏监管,运营行为靠公司及驾驶员自律,车辆运营无计价收费标准与设施,营运收费以议价为主,整个客运出租市场基本称得上自由散漫。与自由散漫相映衬的,是的哥们的高收入,“那时候勤快的司机每个月能挣一万多,找对象都好找。”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济南市政府鼓励国营单位搞客运出租,出租车公司遍地开花,大中专院校、公安、消防、人民商场都成立了出租公司。政府不限制营运证的发放数量,对出租车公司的规模没有要求,也不收取运营牌照费。这直接导致出租车数量激增,的哥的月收入从上万元一路跌至一两千元。
1999年,济南市取消50辆车以下的小规模出租车公司,鼓励大公司兼并。同时不再增发营运证。2000年左右,更换新车不再允许私人购买,而改由公司购买。这时4006辆黄面的开始退市,红夏利取而代之。2002年,6294辆夏利也逐步淡出。到2007年年初,新的车辆更新政策出台,规定车辆必需使用CNG、汽油两用燃料,车辆以薄荷青、亚洲黄、康福兰三种颜色为主,车型也提升为红旗、桑塔纳3000、起亚远舰等中高档车,同时规定新上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计价标准实行与油气价格联动机制。
从1997年7月1日起停止投放出租汽车运力以来,济南连续16年保持市区出租汽车总量不变,是国内出租汽车总量最稳定城市之一。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济南共8990辆出租车,其中主城区8043辆。2013年11月,济南确定主城区新增500辆出租车,至2014年8月底已全部上路。
弊端凸显
“亏了国家,苦了司机,坑了百姓”究竟谁是“利益集团”
出租车行业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