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创业典型王少健寄语青年:没创新别谈创业
烟台 齐鲁网 11月9日讯 (记者 卢伟霞 王珊 摄像 李志鹏)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谋创业、求创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这种新思潮的引领下,一众的青年人开始将创业想法实施落地。近期,记者采访到烟台一位侨界的创业典型,他就是烟台市侨联副主席、山东茂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健,他对年轻人创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下岗后“被动创业” “打工仔”半年摇身变老板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王少健满肚子心酸,“我是1986年参加工作,从1995年开始经济形势开始下滑,企业发不下工资,终于在1997年正式下岗。下岗之后,心里无比痛苦,没有了工资收入,养家糊口都是问题。”
在国营单位工作了十年,因经济形势不好而下岗了,走投无路的王少健想起了自己港胞眷属的身份,于是找到烟台市侨联寻求帮助,“当时考虑得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一份工作,挣点儿钱度过当前的难关,没想到侨联领导特别重视我的诉求,几次针对我的情况开会,最后建议我自己创业。”
创业,在20年前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这一建议无疑点燃了王少健的激情,也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但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之前在工厂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如今创业要自己当老板,可是并没有这类经验,而且创业做什么?方向也是一片茫然,资金更是一大难题。”想到这些难题,王少健刚燃起来到创业梦似乎又被浇了一盆凉水。得知情况后,烟台市侨联有关领导悉心帮助王少健筛选项目、找技术、找资金,最后建议他做服务行业,做眼镜零售。“当时一听这个建议,我眼前一亮,立马就开始着手准备。”
“在侨联的帮助下,从1997年年初下岗到当年10月份创立了茂昌眼镜有限公司,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我就从生活低谷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并逐步跨上一座新的高峰。”2007年,在烟台市侨联的帮助下,香港茂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这是公司进出口的重要窗口,将大量外国优质产品进口国内,同时把国内眼镜生产企业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如今,茂昌眼镜有限公司已经发展近20年了,8家连锁店,200余企业员工,俨然成为烟台地区眼镜行业的骨干企业。而每每说起这些,王少健都对烟台市侨联充满感激。
“我本身是个下岗职工,能够创业取得一点儿小成绩也是在侨联的领导下取得的,单靠我自己的力量走不了这么快,也走不了这么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2006年,王少健在侨联的推荐下参加了由团省委组织的一个青年创业扶持活动,选择了10个比较符合标准的创业青年,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给每一个创业青年提供十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选址、培训。”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六个青年成功创业,王少健本人也被团省委授予了“青年创业模范指导师”的称号。
创业典型寄语青年:创业要趁早 没有创新别谈创业
如今,面对创业、创新的新形势,王少健作为“青年创业模范指导师”,作为烟台市的典型创业人物,寄语广大创业青年,“创业要趁早,没有创新别谈创业。”
王少健说,自己的创业属于“被迫创业”, 是在下岗的压力下为养家糊口而创业,而他更建议当下的年轻人为理想而创业,而创业就要趁早,“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我创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30岁,而且并不是主动创业,我认为22到25是创业的最佳年龄段,但这又不等同于刚毕业就创业,有2到3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创业有益无害。”
有了创业想法,就要付诸实践了。王少健建议,创业不能盲目,当前的时代和过去大不相同,以前商业竞争不充分,有很多的商业机会,但目前这种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要在当下创业,要想突破重围展现自己独特的亮点,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有创新才能创业,没有创新就不要考虑创业”。
王少健说,当下的创业者必须要有互联网的思维,要有跨界创业思维,要有大数据的思维,“没有这三种思维下的创业,只能是在传统领域创业,而这要从别人手里分得一杯羹,难度是非常大的,失败的几率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