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使创新成为新常态 关键在教育与市场

22.11.2015  11:05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马海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知名经济学家赖德胜今日表示,使创新成为新常态,关键在教育与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今日举行主题为“中国梦——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学术前沿论坛。赖德胜说,在人口红利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要维系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只能靠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创新取决于很多条件,比如基础设施、政治环境、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和研发、市场成熟度等,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

  赖德胜表示,中国2012年开始专利数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专利国,但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是提高教育水平,此外还要形成正确的劳动力市场导向。

  赖德胜说,如果把中国市场分成三个部门公共部门、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的话,研究中国统计年鉴里20个行业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在从公共部门到垄断部门再到竞争部门的占比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讲,公共部门更多的是收入再分配,只有生产性部门才能产生创新。

  如何使创新成为常态?赖德胜表示,一要继续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生产,目前中国劳动者里受过大学学历教育的还不到15%,还是偏低。二要改进人力资本的配置,特别是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鼓励人才多去竞争性行业和部门。

  在同日举行的第二届新京师MBA青年领袖论坛上,赖德胜再次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他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创业浪潮,这次是第四次浪潮,跟以往相比,这次创业浪潮的特点就是创新。互联网对本次创新和创业浪潮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