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创新战略布局力度 为老工业注入“精工匠心”

31.03.2016  11:54

  “这是国家加大创新战略布局力度的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研究院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田轩,在谈到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决定时说。

  此次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

  田轩表示,新增的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在传统的农业、工业大省,表明国家创新战略布局从发达城市扩展到内陆城市,符合国家创新战略的节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受邀研究人员周宣伯表示,此次新增的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具有“老工业”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背景下,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予更高的“改革创新”自主权,为“老工业”注入“精工匠心”,对提升产业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丰富了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示范区数量。

  “这也为基于不同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更多‘试验田’,可以进一步丰富科技体制改革内涵,增强科技体制改革的‘竞争意识’。”周宣伯说。

  会议要求,一要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迈出大步子,尤其要落实和完善股权激励、收益分配等政策,让创新主体自主决定科研经费使用、成果转移转化等,更大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二要着力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赋予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鼓励与地方协同创新。三要着力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搭建“双创”平台,完善创新服务,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着力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用有效的“管”促进更多的“放”,深化商事制度、“多规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干预,探索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正如此次会议上所强调的,促进创新发展,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关键之举。要以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

  田轩认为,无论何时,创新都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约有85%的经济发展是由技术创新推动的。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力提倡创新更为重要。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年度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连续5年被评为创新成就国家和创新指数突出表现国家,创新投入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自2012年以来持续攀升。去年,创新投入指数再创新高,领先全球中高收入国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批创新创业政策将为青年带来更多红利,为社会注入更多活力。”田轩说,对于创新创业而言,政策的稳定连贯极为重要。由于创新创业的高风险特性,任何大环境都会影响创新创业者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热情。

  此次会议还部署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采取新模式,用3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在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税制、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简化外资创投管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实施一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卡脖子”瓶颈的重大战略项目,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周宣伯认为,这是依托前沿窗口、国际化、开放平台,发挥国际都市资源聚合优势,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优势,整合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进行协同改革,进而服务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未来上海将引领科技创新,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先行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成果。

  周宣伯认为,以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效益,受到用人体制机制、政府改革决心、原有政策制度等影响,在改革探索、机制创新上仍面临较多问题,在某些方面的推行力度上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下一步应该以新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结合体制机制改革、“双创”战略的推动,在国家赋予的“探索课题”上加大突破力度。特别是以创新示范为引领,协同推进政府职能、人事任免、制度创新等相关事项,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验田”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性、实操性、可复制的成果,并推广运用。

        编辑:袁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