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济南制锦市、三孔桥片区逢雨必淹
3日晚的暴雨,使深约5米的西圩子壕河水几乎与杆石桥齐平。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锋 摄
3日晚暴雨过后,西圩子壕的河水倒灌,将顺河西街南段道路全部淹没,最深处达半米。
逢雨必淹,几乎成了早年间制锦市、三孔桥等地势低洼的老旧片区注定的命运。1988年和2012年,制锦市片区两次排水改造。2008年,三孔桥实施景观河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扭转了“制锦市”和“三孔桥”们的命运。但是,3日的一场暴雨中,市区大部基本太平,唯独这两处排洪河道发生倒灌。原因何在?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河道之错】河里雨水满了 倒灌回了路上
制锦市街道办老主任告诉记者,2008年制锦市也曾被河水倒灌,但与那时相比,这次的涨水速度快了很多。
济南市气象台资料显示,2015年8月3日20时至23时,济南市总降水量为72.3毫米,其中20时降水量最大,约为53毫米;21时降水量约为18毫米。市区降雨量最大,为78.5毫米。记者对比了2008年7月18日的气象资料。据济南市气象台统计,3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34毫米。其中,市区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51毫米、两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67.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80毫米。
3日雨水倒灌是否属于正常现象?记者咨询了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局。排水科工作人员表示,制锦市被淹主要是由于西圩子壕倒灌,“正常的雨水就是往河里排,河里已经满了,所以从河里倒灌回了路上。”但他也表示,排水管道可能有收水不及时的情况,3日的雨太大太急了,瞬间排下去基本是不可能的。他告诉记者,从年初到现在,收水口、支管等排水设施已挖了个遍,边掏挖边疏通,就是为了迎接汛期。整个天桥区13个街道办事处,一年掏挖两个轮次。汛期之前,3月到8月掏挖一遍;汛期中后期,再进行一个轮次,到11月结束。
“8月3日以后我们就没闲着过。因为这一场雨,上半年的工作都付之一炬了。市政掏挖得再多,天桥区地势低洼,河道容量摆着,管道就这么粗,一场雨管道又得满了。”他无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