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红高粱》:缺少了些许风尘血腥味

13.11.2014  15:35

    剧版《红高粱》作为早产儿,从创作剧本到开机只用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但是因为有着先天的好条件,致使电视剧版《红高粱》从播出就引起各方关注。虽然没有《北平无战事》七影帝同台飙戏,但是她依仗的卖点有老谋子电影版的广告效应,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照耀,有《甄嬛传》导演郑晓龙的珠玉在前。演员上,压中了周迅在荧屏的回归,看40岁的周迅一颦一笑演绎19岁少女,足以让观众耐心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

    从周迅骑着毛驴向着阳光在高粱地间仰头倾城一笑的场景开始,《红高粱》就将色调上调了许多,既没有了原著中书本间晦涩阴霾的基调,也没有了电影版《红高粱》风尘四起的黄沙漫天。这样的背景下,鲜红的百变旗装、小巧的绣片盘扣、哈伦合身的裤装、祥云精致的锦绣花样,都让倔强的山东大妞俨然成为了我行我素的富家小姐。即便靠着“颠轿子”和“野合”的戏份来突出“红高粱”的标签,也只有的是力量放大,而没有洋溢着接地气的泥土气息。郑晓龙追求精致的功夫做的太好,却不适用在《红高粱》上,高粱还是糙点好。     除了演员本身缺少泥土气息的山东风尘,太过繁乱多样的线索也成为了《红高粱》的硬伤。剧版《红高粱》虽然抓住了高粱地自然规律的短暂绽放,但是长篇的集数却将这出红高粱不断放大和延长,散落了精气神。原著中余占鳌、土三炮、罗汉等人物塑造充满了暴力的激情和对生命的执着,正象征了红高粱原始质朴、顽强向上的隐喻;被扒皮示众的罗汉大爷至今活在书本间触目惊心的描述里,即使书本没有影视的画面感,但是足以将灰色调的风尘扬沙和日寇入侵的血腥气氛勾勒得入木三分。但是剧中亦正亦邪的朱县长、青梅竹马义气书生的张俊杰、卫道持家的大嫂淑娴、敢爱敢恨的土匪妹妹灵儿等圆润周全的角色塑造让改编后《红高粱》缺了风土味,缺了血腥气。     《红高粱》的视角已经全然变换了,余占鳌、张俊杰、九儿的三角恋纠葛、淑娴和九儿的妯娌矛盾、两位叔叔与单家的家族纠纷、罗汉与淑娴的主仆情感、恋儿逆袭的情感戏份、甚至花脖子妹妹的出场等等,都让剧版《红高粱》更像是民国革命偶像戏。《铁梨花》、《让子弹飞》、《橘子红了》等杂糅的影子确实像雾像雨又像风。再加上比较赶的制作时间,三个月完成60集的剧本,有些情节的前后罔顾也差强人意。例如:张俊杰与九儿的误会,原本一句话便可理解和挽回的,却成为了开篇剧情的转折点,而后九儿的情感大转变让观众有点跟不上;母亲自杀到九儿商量与人私奔,这样的转场却没有时间和情感缓冲;郎中之死、单扁郎及父亲的枉死、灵儿失足之死等戏份更像是陷入“编剧让死,角色不得不死”的怪圈……更为女性化的视角,更缩小的家族斗争圈,意图构建的九儿、余占鳌、朱县长三足鼎立的格局,让《红高粱》缺少了些许生命的气息。     火红的“红高粱”隐喻的尘土飞扬的氛围、血红的斗争血腥气、蓬勃向上的民族生命力都在剧版《红高粱》中减产不少,相信在不断发展的抗日剧情中会升温。改编后的故事有她更多的社会关系和人性情感魅力,莫言曾说:“一坛高粱酒放30年会变得香醇无比,作品放30年再来拍会产生很多新意,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诠释近30年前的作品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愿每个年代的人都能品到不同味道的高粱酒。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