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的剧还在谈情说爱的时候,《老农民》做了什么?

13.01.2015  20:26

如果说《武媚娘》【观剧】是靠话题性不断挑逗着观众的视觉神经,《老农民》【观剧】则是靠深远的谋篇布局在与观众交流。前者就像“最炫民族风”,后者就像“山丘”,维度不同,各自为营。
  由于题材原因,《老农民》似乎注定是一部“小众”的作品。从首播起,该剧的最高收视率(CSM50+4)达到1.725,在搜狐视频上的点击量是3000多万。虽然它得到了业内交口称赞,但从数据上来说,并没有达到爆炸式的结果。但这并不影响它是部好剧。当别的农村剧还在谈情说爱、一味歌颂的时候,《老农民》做了什么——
  《老农民》是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一直到2006年国务院取消农业税,涵盖了共15个历史节点,其中还包括了文革和大跃进对农民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60年的农民“史诗”。如此全貌描写农民故事的剧,《老农民》是第一部。
1
  1
  1
老农民》涵盖了15个历史节点 [保存到相册]

  ■ 你可能看出来的:《老农民》涵盖了15个历史节点
  《老农民》的故事从1948年开始讲起,到2006年完结,用编年体的方式,道出60年来中国农民生活的全景图。在这60年中,土地改革、农业改革从未间断,而在这样大的背景下,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9亿农民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老农民》试图最大程度上贴近真实,走近农民。整个60集的篇幅中,包含了15个历史节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相应的剧情反馈,牛大胆、马仁礼、赵有田等人构成了一副农民群像,他们是“农民”的缩影。
  编剧高满堂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200多位农民,然而亲身经历过这60年的“老农民”,差不多已达80多岁高龄。因此高满堂说,如果再不去写农民,恐怕以后就再也无法写出来了,因为能说得清的人,本来就不多了。
  你可能没看出的:《老农民》投资大过《琅琊榜
  高满堂历时五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部《老农民》,这期间他把山东省历任的农委领导几乎都采访个遍。而剧中的牛大胆、周老虎,其实是有人物原型可循的。高满堂的“工农商”三部曲均是由山东影视集团合作完成,让人惊讶的是,《老农民》是山影到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部剧,数目竟超过大型古装剧《琅琊榜》。对此,搜狐娱乐采访到了该剧制片人侯鸿亮,他向我们透露,剧中几位主演的农民妆是首次采用了喷妆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在好莱坞广泛应用,演员光是卸妆就需要将近两个小时……
  【故事由来】 牛大胆、周老虎是有人物原型的
  据高满堂介绍,整个戏一半的故事,其实可以说是来自于以下两个人。
  “牛大胆这个形象,是采访了山东现在原来的副省长周老先生,他今年94岁,曾做过土改工作组组长到高级社长,人民公社社长,再到了县委书记,副省长,管了一生的农业。我想这是一种抢救,如果说农民的六十年,中国农民的六十年,是我们共产党重要的一部分。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其实我们一直在忽略我们的农民。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死,他们真实的生活。”
  剧中周老虎这个角色,其实原型正是这位老人。另外一位河南的“老农民“,外号叫许大胆,从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办过饲料厂、养过猪等等,牛大胆的故事很多都来自于他的经历。
  陈宝国推荐冯远征 冯远征没看剧本就决定演
  据制片人侯鸿亮介绍,整个戏在山东拍了6个月的时间,有的场景取在农户家里,更多的场景则是搭建在一个一万多平米的车间里,制作费用很大。随着年代的不同,场景也需要发生变化。还包括四季的变化,小麦刚发芽的时节,收小麦的时节,都需要去注意,这也给拍摄造成了不少难度。此外,剧中演员们穿的服装也都是现做的新的,然后再去把它做旧。还有一些农民劳作拿的农具,虽然有的人见都没见过,但是剧组也从村子里借了一些用在剧中。
  虽然陈宝国和冯远征在戏里是欢喜冤家,偶尔还会相爱相杀。但在剧本筹备之初,剧组之前也想过几个马仁礼人选,但都觉得不太合适。于是陈宝国提到了冯远征,两个人在《钢铁年代》里有过默契合作,陈宝国说跟冯远征搭戏很有火花。最终,冯远征连剧本都没有看,冲着这个创作团队就决定加盟。
  陈宝国除了主演,还对整个戏的质量非常用心。侯鸿亮透露,“他其实为这个戏付出的挺多的,在质量上一点都不放松,按理来说这不是演员的责任,这是制作人的责任,但一旦发现戏不对了之后,他一定要要求再来一遍,甚至一些道具他觉得和这个年代不相符,也会提出他的意见,为这个戏还是拼尽全力的。”
  采用“喷妆”技术 演员卸妆约需两小时
  《老农民》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山东省黄河边的麦香村,因此对演员的服装、化妆要求很高。为了能更贴近那个时期的农民形象,剧组采用了内地少见的喷妆技术。侯鸿亮向我们介绍,“这次使用了喷妆的技术,出来的质感特别好,当时每个演员都需要喷妆,就对化妆和卸妆的时间有些要求,而且费用也很高,妆比正常的价位要高很多。”
  “这种妆目前在好莱坞用得比较多,但好莱坞对这种喷妆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说拍两天要歇一天,因为对皮肤有伤害性,电视剧肯定不能拍两天歇一天,所以说演员拍前一个月可能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一个月以后,宝国、远征几个演员脸上都出现问题了,伤害还是挺大的,但是我们拍之前就和演员沟通好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也都很愿意付出。”
  ■ 你可能不知道的:《老农民》其实是部走在“危险边缘”的戏
  在整个《老农民》60年的画卷中,对文革、大跃进等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上,让很多观众看得也是“惊心动魄”。以往这类题材作品大多是创作者不愿涉及的题材,每个人对待历史,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碰及红线。自我表达和规避敏感恰恰是最难的部分。在这里,编剧高满堂对中国农民的剖析,洞达事理。而对于一部写农村题材的剧来说,《老农民》对历史的渗透,算得上是国产农村剧之最,没有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高满堂的观点是,“我始终坚信,没有什么不可写,问题是怎么写。不揭伤疤,放大亮点是我写作的一贯原则,而不是放大哪些伤疤,但也没有逃避任何历史。”
  把“文革”家庭化处理 更有“黑色幽默”
  乍看上去,韩美丽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文化大革命”最深的烙印。但细细观剧,会发现,围绕着韩美丽所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带有一丝荒诞性和戏剧性,让观众产生了不少观剧快感,尤其是对那个年代感兴趣,或是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尽管亲自抓过自己的丈夫,尽管把“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切不可高枕无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挂在嘴边,但韩美丽最后的结局是舍下老公、孩子,留给麦香村一个背影。这个背影又注入了一丝悲剧色彩,但又并非是人物本身的悲剧,韩美丽也是时代牺牲品。高满堂说,在文革的处理上,他选择用“家庭化”的方法,而非社会化。
  “我是把文革家庭化,在家里,在村里,不出去。不是社会化。农民不动枪、不动刀、不造反。但是文革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这种伤害不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他们内心。所以牛大胆和韩美丽那段就是一部喜剧,特好玩,所以审片的时候没问题,大家都说好看。”制片人侯鸿亮在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也表示,这部剧在审查上,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高满堂解读,在《老农民》里,他想放大的是两个不放弃,而不是放大哪些伤疤,放大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是农民要过好日子的目标,第二个是我们党是愿意让我们农民富裕起来。” “文革农民损失巨大,地都不让种,他们偷摸种地,那块戏特好看,还有放哨的,防鬼子似的,文革这块很有黑色幽默。”
  “农民60年的苦难和波折是怎么造成的?怎么政策一会儿一变?换句话说,有管理错的地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觉得不回避的一点是,我们的党的目标没变,但是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有失误。我们党在农民问题上没有经验,但最终农民拥有了土地权,过上了好日子,这就够了。《老农民》是有反思在里头的。”
  ■ 你可能会思考的: 农民到底过上好日子了吗?
  农民的命脉是土地,是庄稼。从《老农民》引发的思考是,农民到底过上好日子了吗?政策到底对农民有什么切实的影响?三农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从牛大胆这个人物讲开来,他更像是中国农民的缩影。无论是组长,还是合作社长,还是生产大队长,挂在他嘴边上的话就是要让农民吃饱饭。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这样理解《老农民》,从1948年到2008年的六十年的历程中,最核心的是表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村的根本问题,电视剧生动地真情地表现了《老农民》牛大胆对土地的深情的爱。1948年,土改胜利,农民分到了地,土地回家。但以后的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以土地入股为统一经营,将农民分到的土地归为集体所有。农民个体又失去了土地。事实证明,过早地、主观地将土地所有从私有转化到集体所有,以及人民公社化,伤害了许多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左倾思潮和自然灾害使得农民的生活极端困难和饥饿。
  所以,《老农民》探讨的真正问题是,改革开放60多年来,“牛大胆们”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