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服务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85709亿元,同比增长8.6%,继续成为拉动经济的中坚力量。细化到具体产业,金融业同比增长16.1%、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6.5%、其他服务业增长9.5%,领跑涨幅榜。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占据国民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这是继2013年第二产业占GDP占比首超工业后,服务业发展迎来的又一个里程碑。
就在一些人为GDP破7%而焦虑担忧和不安的时候,服务业以靓丽的业绩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欣慰。服务业占据GDP增速的半壁江山,让经济增长蓬荜生辉,这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硕果,也是“双创”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速;既是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催生新消费、新服务和新经济的新引擎,指明了经济增长和创新驱动的新方向。
如今,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但是,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相悖。新兴产业中本身也就包含着很多专业化的、细化的服务业,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提升效率,促进新兴产业效能提高。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趋势,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职业、新产品、新行业、新消费、新市场、新经济、新动力加快孕育,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此长彼消的转换正在加快。感知新变化,顺应大趋势,增加新动能,架设新引擎,花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信息化、服务业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创业改变经济面貌,创新改变经济结构,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这也说明“双创”下的调整符合经济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以“双创”为支撑和支持的服务业方兴未艾,面对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面对新旧发展方式的博弈和转换,面对要素配置的变化,以“双创”为抓手和根本,积极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天地、新业态和新引擎,为拉动经济腾飞贡献中坚力量。
第一产业受土地产出和生产效率的限制,第二产业不仅受生产成本、资源的限制,而且消费需求也较为有限,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则不然,它既不消耗地球资源,也可实现包容性增长,更具有可以不断开拓的精神消费需求,在知识、文化、信息、金融服务等消费领域前景无限,“钱”景无限。
在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服务业很好弥补了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给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速。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其在产业中占比的显著提高,也表明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促消费转型。与往年相比,今年促消费的政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今年更多从“互联网+”的角度发力,不像以往是从某类单品或某一个行业发力。今年的政策是借助了“互联网+”概念的巧劲儿,带动了一大片领域的消费提升。消费结构转型,是“互联网+”概念迅速发展裹挟下必然出现的趋势。事实上,“互联网+”的概念不仅催生新业态发展,更为拉动消费带来直接动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25914亿元,同比增长36.2%。
值得关注的是网上服务消费增速远超网上商品销售增速,这说明我国消费结构的构成在发生更注重服务业的转变,像“互联网+”概念催生的O2O模式,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服务业发展。消费结构正在转变,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增长很快,消费税降低等措施为消费增长创造条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较高的扩张水平,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如今,电商对于消费服务需求拉动的“蝴蝶效应”日益显现,其服务的溢出效应正得到更深的挖掘。继8月阿里与苏宁云商实现联姻,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之后,刘强东随即联手马化腾制定“京腾计划”。而就在“京腾计划”第二日,阿里就在北京联手苏宁、银泰等共18万家线下门店举办“双11”的第二次发布会,实现全渠道互联互通。各大电商或合作或厮杀,甚至动辄上亿元的广告宣传,其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市场依托以及日渐强劲的购买力,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谁也不想痛失领地。
服务业是“无烟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电商的星星之火开始具备燎原之势,工业和服务业联姻是未来经济增速的主力。由于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消费增速一直较为稳定,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朗,我们不必为GDP的破7%而悲观,相反,应该为服务业支撑GDP的半壁江山而乐观,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不是什么难事,做好服务业的大文章,我们就会迎来经济增长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