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力发展粮食高产创建 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茌平县农业局深入贯彻省市关于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增加地方投入,加强技术措施,大力发展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安全。现建有部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个,面积5万亩;省级高产创建验收3万亩(冯屯镇)。计划到2017年,全县建设冯屯镇、韩屯镇等10个乡镇办事处高标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24.8万亩。在韩屯镇十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粮食产量达到1881.19公斤/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粮食产量达到1402.1公斤/亩,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茌平县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一、领导重视,强化新措施
为推进项目的实施,茌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副组长,有关科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调度会、分析会,主动研究、解决示范方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关于茌平县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带动全县粮食生产不断上新台阶。二是完善实施方案。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节本增效”的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粮食产业的主导作物小麦、玉米,县农业局和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2015年茌平县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有序开展。三是责任落实。万亩示范片、整建制区域建立各个示范方农户花名册,示范方确定到农户及地块。为更好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根据省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要求,特成立了负责技术指导、专家论证、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工作的县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技术小组。
二、落实技术保障,提高科技含量
要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目标,必须加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结合,茌平县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做到项目区内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种植品种。在万亩方内重点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济麦22、郑单958等高产优质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二是统一整地播种。项目区内全部实行秸秆还田,统一深翻、耙耢,统一适时播种。改变过去等天播种、管理迟缓的传统习惯,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有利于小麦苗全、苗齐、苗壮。三是统一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玉米单粒精播技术、玉米‘一增四改’等管理措施。四是统一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节本增效。五是统一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病虫草害监测与预报,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及玉米“一防双减”统防统治工作。
三、深入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指导服务
农技人员及时深入万亩方,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并解决技术疑难,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一是聘请省市专家对100名技术指导员集中培训5次。二是县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以示范户为重点,在全县广泛开展培训,全县共举办培训班50场次,受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印发明白纸10万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高产栽培技术水平。三是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技术讲座,及时快捷地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四是技术指导员入户到田进行指导。通过电话普查和组织人员入村抽查等方式,对指导员入户情况进行了检查,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四、创新机制,拓展发展空间
创新财政资金整合机制。利用全省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项目、千亿斤粮食增产以及土地整理项目等财政涉农涉水资金,统筹使用,形成部门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建设包括博平、杜郎口、韩屯等乡镇在内的70多个村庄,8.41万亩高标准农田。创新高产创建主体模式。茌平县把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提升高产创建水平的切入点,鼓励示范片内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组织,在整合落实项目、资金及高产创建物化补贴上予以重点倾斜,不断提升示范方内规模化经营比例。同时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和点对点服务,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开展订单生产、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全过程指导,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五、强化工作督导,严格绩效考核
为确保各项工作、技术措施到位,根据实际情况对高产创建活动进行总结验收,认真总结高产创建中的成效和经验,制定了《茌平县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及《茌平县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将高产创建纳入茌平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考核达标的高产创建乡镇,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工作不力的项目乡镇,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尽最大努力使项目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茌平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