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2020|向大项目好项目主战场聚焦发力!
攻坚关键在项目,攻坚就要向大项目好项目主战场聚焦发力!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后劲,就是抓产业结构,就是抓未来经济增长点,大项目好项目正是引领一地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进入新的一年,如何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如何以项目为抓手,让资金、土地、政策随着项目走?如何实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这“四个一批”?如何在项目审批上再改进,在土地供应上再加力,在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再动员,在用好平台上再提升,在促进消费上再挖潜?如何想办法突破“卡脖子”制约因素,以更大力度招项目、建项目、抓项目?
最近,我省相继召开的几个会议,对如何抓项目、怎么抓项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把重大项目作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
2019年12月25日至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强调要把重大项目作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
会议指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自觉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统筹推进“三个坚决”,加快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提升“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把重大项目作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以重大项目带动若干项目、企业“星罗棋布”,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园区化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以集群化促进协同配套,以高端化集聚人才技术,以融合化推动产业创新,以绿色化开辟成长空间;创造更多有效供给,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援企稳岗和职业技能提升力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集中主抓一批引领性、支撑性项目;抓实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冬春作物田间管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做好冬季供暖保障、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生猪保供稳价、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把各项民生事业做扎实。
狠抓优质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2019年12月27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会议强调,2020年要在推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上集中突破。
狠抓优质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建立健全“1+2+3”项目推进管理体系,持续抓好“四个一批”,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两大”突破行动,完善重点项目落地机制、“五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和“要素跟着项目走”三大机制,全力以赴抓谋划、抓落地、抓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结构加速提档升级。要突出“三个坚决”要求,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突出强化“十强”产业专班作用,强化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作用,掀起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的蓬勃热潮。
固底板补短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集中力量开展攻坚,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国家“十三五”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工作任务,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着力优化供给结构加快培植消费热点。顺应城市加速更新趋势,满足“老幼”两端消费需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增强消费拉动作用,充分挖掘释放内需潜力。
切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聚焦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下决心推进投资审批流程再造,最大程度释放降本增效政策红利;围绕扩市场、强招引、搭平台,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统筹融合发展。用足用好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做好乡村振兴文章、海洋强省建设文章和区域协调发展文章,推动形成城乡、陆海、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加强社会民生建设。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
1月4日到5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会议强调,要紧扣制造强省建设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平稳增长双重需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为依托,以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为抓手,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打造山东工业新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会议提出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对于加快项目建设,塑造山东工业新优势,具有很强指导性。
狠抓技术改造,在提升传统产业内生动力上攻坚突破。注重传统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生态,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新一轮“万项技改”,推动新一轮“万企转型”,把存量优势更多转化为增量优势。
狠抓十强重点产业,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攻坚突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十强”重点产业,完善“6个1”推进机制,大力抓好“四个一批”,建立工作台账,加强跟踪服务,逐项推进落实。
狠抓低端产能压减,在推动重点产业调整优化上攻坚突破。坚持“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原则导向,持续调整优化七大高耗能行业,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深入开展化工专项行动,实施化工园区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加快关闭退出整改无望的化工生产企业,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狠抓产业基础能力,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攻坚突破。大力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心。出台工业强基实施指南,加快攻克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总结推广印染、铸造“共享工厂”模式。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1+N”带动提升行动。
狠抓产业生态优化,在集聚融合发展效能上攻坚突破。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为依托,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构建高效集聚、协同配套、互融共生的优良产业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培育和拓展5G应用场景,加快北斗、虚拟现实、4K/8K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的示范应用。
狠抓创新创业服务,在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上攻坚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规定,推进支持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构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推动落实减税降费举措,建立防范账款拖欠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狠抓资源要素保障,在破解产业发展空间瓶颈上攻坚突破。研究制定高耗能行业差别化调控政策。全面启动“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强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宣传解读,用好工业企业“白名单”,推动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等政策落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
狠抓体制机制完善,在加强工业运行协调指挥上攻坚突破。充分发挥省工业运行指挥部实体运行、牵头抓总作用,优化机制,强化统筹,打造高水平的工业运行“指挥中枢”。加快建设工业运行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抓好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刚刚进入2020年,山东各方面已经开始行动。
2020年1月7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召开。会议定下目标,到202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400公里;铁路里程达到7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110公里;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港口总通过能力达到9.3亿吨。
其中,谋篇布局了众多项目。
2020年将开工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
全面加快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段改扩建、济南至高青等23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
重点加快青岛港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加快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牡丹机场投入运营,济南国际机场航站区北指廊工程、威海机场停机坪及附属设施扩建工程年内建成。
招项目、建项目、抓项目,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担当作为。面对同样机遇、挑战、困难和压力,为什么有的敢做敢当、破旧立新,抓住时机推进项目建设,新动能不断强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有的却“前怕狼后怕虎”,说不清、盯不紧,项目进展缓慢,好政策也落不了地?有多大的作为才能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大的担当才会有多大的成就。
我们相信,进入新的一年,各地领导一定能敢作为、敢担当,对中央和省委要求干好的事情,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对重点项目亲自研究、亲自对接、亲自推动,保证优质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全面完成省里确定的大项目、好项目、龙头项目。(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禹亚宁 策划 孙秀岭)
编辑:李明 责任编辑:张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