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苦菜花》巡演鲁苏皖
走进民间、服务群众,是戏曲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8月27日至9月6日,山东省吕剧院复排的经典吕剧《苦菜花》赴山东省曲阜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巡演7场,到场观众逾万人次。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讴歌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不畏残暴、浴血奋战的《苦菜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弘扬抗战精神赢得观众点赞
吕剧《苦菜花》的剧本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支援抗战的感人故事。抗战纪念日前夕,《苦菜花》在徐州市人民舞台上演。“剧本写得好,演员演得也非常到位。”徐州市民王和才表示。
今年78岁的徐州市民赵锡凤老人,小时候曾亲眼目睹日军残杀中国百姓的暴行。在《苦菜花》演出现场,当看到剧中冯大娘接连痛失3位亲人时,老人几度落泪。“冯大娘这种牺牲精神值得人们尊敬。”赵锡凤说,她年轻时看过电影版《苦菜花》,“今天看了吕剧,觉得非常感动。”
9月5日晚,《苦菜花》在宿州市大剧院进行首场演出,剧院内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热烈鼓掌时,市民马庆梅悄悄来到后台,与山东省吕剧院的演员交谈。“演员们演得真好,把抗战时期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悲惨情景完整演出来了。”马庆梅告诉记者,听说山东吕剧来宿州演出的消息后,她和自己在老年大学的几位姐妹特意跑到剧院提前买了票,“这种戏应该多演,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太平日子来之不易”。
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说,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期间举办吕剧《苦菜花》巡演活动,有利于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弘扬抗战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精品剧目扩大吕剧影响
“大山长苦菜,天压石头埋。冰封雪冻根不死,花儿含泪开……”9月2日,在徐州市的第二场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哼着《苦菜花》的旋律走出剧院,徐州市民张梅英更是难掩激动之情,拉住刚下场的演员聊了起来。原来,张梅英曾在当地的铜山吕剧团(上世纪70年代前后撤销)工作,并作为团里的代表于1961年到当时的山东省滕县吕剧团交流学习。
得知当晚的演出信息,“饭也没来得及吃,我和老伴马上赶过来了。”今年73岁的张梅英谈起吕剧来滔滔不绝。“你们在这儿演几场?”“应该常来,吕剧很有地方特色,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很喜欢。”这是《苦菜花》演职人员在巡演期间听过最多也是最让他们感动的话。
宿州市的地方戏群众基础非常深厚。9月5日至6日,《苦菜花》在宿州市大剧院演出期间,场内九成观众为自发购票前去观看。“票不贵,我们这儿有文化惠民政策,每张20元。”9月5日晚,坐在剧院1层8排观众席的陈建一边看戏一边跟记者小声评论着演员们的演出。“剧场环境好,我家就住在附近。”如今,只要听说剧院有外地团体来演出,陈建都会买票来看。“之前我没看过吕剧,今晚算是过了一把瘾,希望他们经常过来。”陈建说。
陈建等宿州市民的愿望有望很快实现。在宿州市演出期间,看到当地戏曲市场的良好群众基础,山东省吕剧院与当地文艺院团就“结对子”达成了初步协议。宿州市演艺集团董事长孟凡科表示,希望山东吕剧能将宿州市作为根据地,争取每年来演上几场。同时,宿州本地的泗州戏、坠子戏等也将到山东演出。
以演促练培育新人
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是我国戏曲事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吕剧也不例外。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吕剧院给出的答案是多给年轻演员上台的机会。“如果只排练不演出,年轻人就缺乏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蒋庆鹏说,此次《苦菜花》赴各地巡演,剧院准备了三组演员,采取以老带新模式,鼓励老演员为新人搭戏,极大地调动了年轻演员的积极性。记者发现,三省巡演期间,《苦菜花》剧组的不少年轻演员利用休息时间,在驻地宾馆房间排练唱段,有些新人还抓住各种机会向老演员请教唱腔、身段的技法。
9月5日晚的演出中,《苦菜花》起用7位年轻人担任主要角色。演出间隙,曾在剧中扮演娟子的“老人”闫虹特意给年轻演员说戏。“刚才那个地方节奏太快,语速要放慢……”从眼神到动作再到唱词,闫虹的指导很有针对性。
“一部好戏能让观众领悟真善美的内涵,关系到主流价值的传播。”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认为,戏曲事业要做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就必须多出人才,多给年轻演员锻炼提高的机会,让演员多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各地地方剧种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让地方戏真正唱起来并扩大受众群,激活戏曲艺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