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动了谁的奶酪
周小平和习大大握手了,一个普通的草根80后仿佛瞬间通了天,让很多人无法淡定。喜爱他的人当然各自欣慰,而挑剔他的言语也好像一大拨僵尸来袭,穿戴得五花八门,再一次诠释了口诛笔伐的精妙。这场似乎隐现了狂欢味道的口水仗,大多折射着两点情绪:一、周小平写文章的立场挑动了一些人的逆反;二、周小平并不比那些讨伐者自认的水平要强多少。
互联网上本就众声喧哗,当周小平把文章分享到微博、博客,实际上他也成为了一个靶子。在流行的观点中,像他一样用年轻活泼的文风表达主流观点的人其实并不多。而其核心论调也正如张颐武教授所言: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认同,这也是引起诸多年轻人共鸣的最关键方面。他其实是找到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这种认同是文化和情感的归属,但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有些人看不惯周小平,不乏多年刻板宣传下生成的对主流表达的抵触情绪,但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些急功近利乃至暗存险恶的心态。当今天各种“二代”啃老坑爹,各式怨念私愤成为报复社会的理由,物欲横流下的快餐式文化消费让人们越来越容易迷失、沉沦。这一切也好像在回应着网传的某些颠覆中国的措施性论调: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所受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这样的背景下,周小平的出现其实是草根式地讲述了自己对家国兴衰、前路命运的看法。这是他身为一个80后,在经历时代背景下的成长烦恼后,所形成的一连串人生经验。其可贵就在于它是普通中国年轻人的心声,是坦率真实的表达。而恰恰也是这种表达,更容易引起某些习惯性反对论调的打压,因为他的文章里渗透着来自年轻人内心的诚意和警醒,它真正能够鼓励一群人,凝聚并且激发起向上的力量。
张颐武说周小平“找到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其实这就是事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喧嚣只是台面上的各式演出,生活里该相信谁、怎么做,共同情感和选择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周小平也许还不算成熟,但他尝试的通过网络表达传递正能量却已经可以认定是成功的。习大大在日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可以说,当我们举目四顾却难以扭转地逐渐从“小时代”走向了“微时代”,能够有周小平式的声音发出,让正能量的传递不再高悬于云端,不失为一件幸事。
周小平动了谁的奶酪,也许关键不在奶酪本身,而在于他传导的正能量拥有着何等广大的群众基础,他为多少人做了代言。(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陈平)
原标题【 周小平动了谁的奶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