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铁腕治污嘉祥县强力推进冬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嘉祥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主体责任,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以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措施,铁腕治污,积极打好冬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嘉祥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05,较去年同期改善19.7%,位居全市第二名,累计获得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0万元。全县289家燃煤小锅炉已全部清理取缔,8台20吨/时以上锅炉(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24家砖瓦企业验收18家,关闭取缔3家;29家搅拌站验收8家,停产整治5家,关闭取缔16家;50余家企业完成了24小时视频监控与在线监测建设;绿化裸露地面近4万余平米,城区及周边81家烧烤店铺全部采用了环保无烟烧烤工艺, 125处石雕经营业户全部实施了停产整顿措施;关停矿区周边煤场、矸石场37家,封停有关镇街石锯2800余盘;查处黄标车、冒黑烟车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6500余起,罚款200余万元;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累计处罚企业90余家次,清理取缔“土小”企业42家,移交公安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5人,批捕1人,取保候审7人,罚款600余万元,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进一步强化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全县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嘉祥县在2016年3月份,专门成立了嘉祥县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具体负责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抓总作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4个巡查组,采取“三不三直”(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和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的方式,严格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和十四条工作线分工,每天对所有责任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查找问题,当天汇总并通报,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限。县监察局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进行约谈、诫勉,直至启动问责程序。2016年10月份至今,指挥部共下发督办单320余份,拍摄照片900余张,整改完成率达95%,罚款135万元,促使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同时充分利用督查问责“利器”,全面精准发力,狠抓环境问题整治。2016年10月,县纪委专门派遣一个纪检监察组进驻指挥部,监督各单位任务落实和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增强了指挥部工作力度。另从宣传部、电视台抽调2名工作人员进驻指挥部,电视台记者常驻指挥部,随时报道指挥部工作动态。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动担责,自觉履责,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和具体岗位,落实到人头,确保每个责任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网格化、全覆盖、严执法”的良好局面。
嘉祥县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具备了预警、上传下达、调度、指挥等功能,并和市环境监管一级平台实现联网。平台已经接入了50余家企业的扬尘点高清视频监控,20多家在线数据监测和企业PM10站点,对企业厂区做到了全覆盖、无盲区实时监控。实行24小时平台值班制度,完善调整平台管理制度2项,新建制度1项。加强线上线下联动,自平台启用以来,共发现18起环境污染问题,均已进行了有效处置。同时,12个镇街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均已完工,正在上传数据。
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组织各镇街和经开区排查出3770个企业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点,并逐一完成了数据在线申报。制定了网格化环境管理办法,建立了工作台帐,健全了工作制度;各镇街、经开区设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办公室,配备办公设施和专职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组织全县87名专职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大力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建设。一是着力建立全县常态化的“零点行动”组织架构,各镇街、县直部门在重污染天气出现时,自当日18:00至次日6:00,对各类污染源实施不间断夜间执法检查。二是着力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核查确定了30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企业清单及减排措施,制定或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部门、企业重污染应急指挥体系。三是着力提高应急管控的针对性。重污染天气Ⅲ、Ⅱ或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建筑工地一律停止施工,渣土车等一律停止运输,30家重点企业全部限产减排或停产,加大对道路的清扫、洒水力度,并建立应急台账管理和备案督查制度。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今冬以来8次雾霾天气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应急任务。
扎实开展冬季燃煤治理工作。各镇街全力以赴做好冬季燃煤治理和配送工作,县工商、环保、煤炭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加大巡查,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散煤行为。目前,全县清洁煤认购任务已经完成,清洁煤配送任务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