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莱芜锡雕:上万次敲打终成一器

11.08.2016  17:38

王圣良正在完成一件名为"凤鸣"的香薰摆件,凤身和一对凤翅已基本成型。  

   中国山东网8月11日讯 (记者 董理) 打开"锡雕"的百度百科词条,诺大的篇幅中,"莱芜"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莱芜锡雕,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倍受青睐的观赏价值,在莱芜当地传承了上百年,这里的锡雕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世: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银

  在位于莱芜市顺河大道的凤王祥锡雕馆中,不大的空间内除了陈列着的各式各样精美的锡雕工艺品,便是贴满了的各种各类奖状。其中一张奖状特别引人注目,那是一张百年前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

  莱芜锡雕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莱芜制锡世家王家就扬名国内。1914年,在美国全球物品博览会荣获"巧手如神"、"巧夺天工"两大金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国际银奖,南阳博览会最优龙牌金奖。

  莱芜锡雕第八代传承人王圣良告诉记者,凤王祥锡雕采用纯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手工技法打造器具外形,作品多为空心结构。作为莱芜锡雕的代表,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共分为:设计、熔料、制板、下料、裁剪、打坯、焊接、锉削、塑形、旋光、雕刻、精抛光十二道工序。作为主要的制作步骤,雕刻技法借鉴了木刻、石雕工艺,并独创了“拉焊”及“堆焊”的金属雕刻技法,让作品更加的灵动自然。

   今生:上万次敲打终成一器

  创作一件大体量的锡雕作品,从初期的构思到后来的成型,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每件作品会进行至少上万次的敲打。虽然时代在进步,制作工艺和制作的器具都在发展,但是锡雕却没有捷径可以走。

  一件初具形状的器具只有经过雕刻之后才会真正变“活”,在王圣良的案台上,光雕刻使用的刻刀就到达几十把,这些刻刀在王绪贤的手中不断的轮换上阵,或挑、或嵌、或抛、或切,随着刻刀的不断变换,王圣良手中的一个长条型的锡片渐渐地有了羽毛的纹路。王圣良正在完成一件名为"凤鸣"的香薰摆件,凤身和一对凤翅已基本成型,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半年的时间。

  在凤王祥锡雕馆里,记者看到了2013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的作品"和谐盛世"。整件作品长130厘米、宽60厘米、高70厘米,作品中的几只丹顶鹤,或昂天长啸、或追逐、或静视水面,每只丹顶鹤形态迥异;在荷叶上有青蛙静坐,与丹顶鹤面面相觑,做随时起跳入水状,栩栩如生。王圣良告诉记者,这个作品寓意着祖国和谐发展、人民安定团结,是由他本人和他的儿子——莱芜锡雕第九代传承人王绪贤历时一年制作完成的。

  对于今后锡雕工艺的传承,王圣良表示,作为地地道道的莱芜人,他不会将锡雕技艺独享。为了更好的传承莱芜锡雕,王圣良除了让儿子王绪贤学习锡雕制作之外,还向莱芜市的在校学生、外地的大学生等传授锡雕制作工艺,“争取让更多的人来学习锡雕,认识锡雕,让这门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扬。”王圣良说。

作者:董理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