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催生“庄园主”

27.04.2015  10:52

  近日,雨过天晴后的桓台县马桥镇北岭村空气清新,村民韩翠霞的猕猴桃种植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努力赶工,他们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将排水沟修完。韩翠霞说:“今年我拿出了35亩地种植猕猴桃,现在已全部栽完。猕猴桃怕涝,必须修筑排水沟才能保证它们正常生长。”这几天一直下雨,韩翠霞也一直盯在种植园内,生怕出现意外情况。雨停了,她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据韩翠霞介绍,她是该镇土地流转政策的受益者。2009年村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她就承包了该村100多亩地。一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后来种植苗圃,收入也是每年递增。承包土地后种植自主权掌握在承包人手中,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改变种植作物,俨然成了“庄园主”。

  据了解,像韩翠霞一样的“庄园主”,北岭村还有5个。他们或多或少都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在笔者采访的时候,“庄园主”郑滨来找韩翠霞进行交流,原来他承包了村里的200亩土地,一直种植小麦和玉米,效益不是很好,这次过来是专门向韩翠霞“取经”的。韩翠霞说,前几年她种植苗圃,效益不错,但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少,她不得不改变种植作物。“今年我投资了70万元,引进了猕猴桃。这种作物经济价值高,一亩地产值按现在的价格计算,大概在4万元左右。”韩翠霞说。

  土地虽然已经承包出去,北岭村并没有对承包人不管不顾。北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树宝说:“村里经常和承包人进行交流,如果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会及时帮他们解决,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承包积极性。”

  目前,北岭村流转的1570亩土地已经全部承包出去,而且大部分种上了经济作物。金树宝说:“‘一亩园,十亩田’,土地流转承包后,不仅提高了村里土地的利用价值,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农村大众报)